舟次吴城山

淮蜀荆襄老此生,归与双眼识吴城。

树依神力连云暗,水到江西彻底清。

去棹来帆南北客,孤鸿落日古今情。

枯肠尚可搜诗句,三老放船钲一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这一生在淮蜀荆襄度过,现在归乡,双目所见皆是吴地的城池。
树木依靠神奇的力量,直入云霄,江水到了江西就变得清澈见底。
来往的船只载着南北的旅客,孤雁在夕阳下唤起古今相通的情感。
我这干涸的思绪还能搜寻诗句,三位老者乘船而过,敲响了钲声。

注释

淮蜀荆襄:淮河、蜀地、荆州、襄阳。
识:辨认。
吴城:指吴地的城市。
神力:超自然的力量。
云暗:云雾缭绕,显得阴暗。
江西:长江下游的省份。
彻底清:非常清澈。
去棹来帆:来往的船只。
南北客:来自各地的旅客。
孤鸿:孤独的大雁。
古今情:跨越时空的情感。
枯肠:形容思绪枯竭。
搜诗句:寻找灵感写诗。
三老:三位年长的人。
放船钲:敲击船上的钲(一种铜制乐器)。

鉴赏

这首宋诗《舟次吴城山》是陶梦桂所作,诗人以个人的漂泊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吴城山水的独特感受。首句“淮蜀荆襄老此生”描绘了诗人一生行迹遍布淮河、蜀地、荆州和襄阳,暗示了他沧桑的人生旅程。接下来的“归与双眼识吴城”则表达了他对吴城的熟悉和归属感。

“树依神力连云暗”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吴城树木茂密,仿佛连天蔽日,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象。“水到江西彻底清”则描绘了江水清澈见底,透出江南水乡的宁静之美。

“去棹来帆南北客,孤鸿落日古今情”两句,通过往来船只和孤独的飞鸿,寓言了人生的离合悲欢,以及历史长河中人们的共同情感。“枯肠尚可搜诗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旅途中,仍能从眼前景物中汲取灵感,创作佳句。“三老放船钲一声”以渔夫的号角声收尾,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生活气息,也象征着诗人对平淡生活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吴城山水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沉思。

收录诗词(105)

陶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余试吏初期六十止今遂初愿喜而赋之

小儿无力报明时,六十休官早自期。

今岁才周花甲子,此身已在菊东篱。

行年如许化未化,天命而今知不知。

休问圣贤千古事,从今诗酒是吾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黄澄伯下第以诗来访次韵

平塘水外竹三亩,古木阴中屋数间。

天幸诸贤皆大用,分甘少病比长闲。

百年世事皆前定,一枕清风无后艰。

多谢新诗来慰藉,不堪溢美欲封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酬坚大师

蜀山越峤倦跻攀,拄杖经年挂壁间。

驹隙光中惊迅速,龙泉山里占清闲。

但存宝藏明珠在,不管石头行路难。

香冷磬残经卷了,倚栏静数暮鸦还。

形式: 七言律诗

题涂季儒愚安堂

而翁吉德怕人知,天与良孙一似之。

自分随缘栖矮室,何曾弄巧蹈危机。

人生怀抱祇平易,天下道涂皆坦夷。

此语莫书堂上壁,客来徒说是和非。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