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古意”为题,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比喻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世态炎凉与知音难觅的主题。
首句“皎皎连城璧,乃在巨璞中”,以“连城璧”比喻珍贵的才智或美德,而“巨璞”则象征着不为人知的环境或背景,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往往被埋没于平凡之中,等待着慧眼识珠之人来发现。
接着,“无人辨其真,甘与燕石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被误解与忽视的情况。燕石,即普通的石头,常用来比喻无价值的事物。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拥有卓越才能或品质的人,也可能因为缺乏理解与认可,而与普通事物一同被世人所忽视。
最后,“所以卞和氏,抱泣秋山空”,引用了卞和献玉的故事。卞和因多次向君王进献美玉却被误认为是骗子,最终在发现真正的美玉后,悲愤地哭泣于空荡的山林之中。这个典故生动地描绘了怀才不遇、英雄末路的悲凉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才华与品德被埋没的深切同情。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比喻与历史典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知音难觅、才华被埋没的现象,以及对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强烈批判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