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末期清朝初年的诗《会仙山》描绘了一幅山中隐逸的幽静画面。首句“峻极中峰此独幽”,点出会仙山的高峻与独特宁静,仿佛与世隔绝。第二句“天低日见白云浮”则展现了山峰之高,云雾缭绕,日光透过云层,显得格外明亮。
接下来,“西来岳色孤烟秀”描绘了山势向西延伸,景色孤寂而秀美,而“东望沧波一勺流”则转向东面,以大海的广阔反衬山的静谧,一动一静形成对比。诗人游历至此,夜晚在金简坛上仰望星空,月色朦胧,更显神秘,“虚夜月”三字透露出超然的禅意。
“赤松迹杳凛高秋”一句,借赤松子的传说,表达对仙人踪迹的追寻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最后,“不知山顶何年辟,流水柴门胜概留”表达了诗人对会仙山历史的追溯,以及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深深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会仙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遗迹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