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鹅湖春梦》由清代诗人周恩澍所作,通过对鹅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联“五斗功名八斗才,鹅湖两度镜奁开”,以“五斗”与“八斗”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才华远超其所获得的功名,同时点明了鹅湖两次开放的场景,隐喻着历史的变迁与诗人的感慨。
颔联“魏塘风月频年梦,潘县桑麻旧日栽”,通过“魏塘风月”与“潘县桑麻”的对比,描绘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魏塘的风花雪月代表了诗人的理想世界,而潘县的桑麻则象征着平凡而真实的生活。
颈联“民为贤侯曾卧辙,官非俗吏爱储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现实官场的批判。这里,“贤侯”与“俗吏”的对比,强调了以民为本、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尾联“甘棠已历红羊劫,浓荫依然覆绿苔”,以“甘棠”象征着历史的见证与传承,而“红羊劫”则暗示了历史的动荡与灾难。尽管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浓荫”依旧覆盖着“绿苔”,寓意着生命与希望的不灭,以及诗人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态度。
整体而言,《鹅湖春梦》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才华与功名的思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理想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