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颜乐秋夜闻蛩

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

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

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

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李孝光的《和张颜乐秋夜闻蛩》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与感慨。

首联“西风蟋蟀共悲凉,病木飘残托腐肠”以西风和蟋蟀的悲鸣起笔,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病木飘零,腐肠寄生,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衰败景象,同时也暗含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颔联“邻媪秋来借灯火,行人夜语怨参商”则转向对人情的描绘。邻家老妇在秋夜借灯火取暖,行人深夜交谈,却因彼此间的关系疏远(参商星宿不相合,象征关系紧张)而心生怨恨,这一对比,既表现了人间的温情,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

颈联“啼残红叶催霜雨,吟傍黄花饮露香”进一步深化了秋夜的意境。红叶被秋风摧残,霜雨降临,黄花在露水的滋润下散发香气,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美好。

尾联“商榷秋风与秋月,腹中那有许雌黄”以议论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秋风秋月的思考,认为在这自然的更迭中,人心的评价与判断(雌黄,古代用于涂改文字的材料)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违抗性和人生价值的相对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90)

李孝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二首(其一)

北雁山中路诘曲,夕阳木杪见人家。

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土花。

白雁秋高还荡顶,流萤月黑出檐牙。

匆匆但得皮肤耳,出外逢人莫浪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二首(其二)

峡中钟磬十八寺,山腹茅茨三两家。

雨后乱溪清似发,霜前病叶赤于花。

悬厓万仞涂猩血,怪石千株插犬牙。

牢绊芒鞋行一月,出山慎勿向人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入雁荡山

兴国年间路始开,前朝碑墨半苍苔。

雁横宕月知秋到,僧踏湫云看瀑来。

一岭未教灵运识,万松谁道了翁栽。

此山曾共秋风约,说与山猿不用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牡丹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蹋翠裀。

天上有香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废天公万斛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