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长泷习婿家,邀游巘山,寺门有米襄阳“第一山”三大字,拓之而归

县城遥枕五巘峰,我家居住城当中。

自从登岱归林薮,楼头日对青芙蓉。

长泷七里峰可及,偶入婿乡近拱揖。

连朝积雨忽晴霁,山灵许我寻苔级。

篮舆踯躅路纡萦,石蹊尽处万笏迎。

仰望初疑似螺转,偪仄渐觉如蛇行。

重门蓦已三天上,举头忽见黄金榜。

大笔淋漓第一书,此山此笔俱无两。

入山礼佛钟鼓寒,寺深佛古僧懒残。

摩挲山顶如鬟髻,我身竟在青云端。

更从一峰踰第二,数武之遥风景异。

小径立石高于人,似解送迎两行侍。

二峰寺古尤荒凉,佛殿新旧如分疆。

香火盛衰且若此,能教人世无沧桑。

步出寺门望城郭,全势一揽在掌握。

恩江曲折万峰围,水田绣绮纷交错。

余兴忽转山门前,回首摩崖拜米颠。

借他取月梯云手,隔纸能摹笔若椽。

山灵莫笑我好事,我愧古人三宿意。

袖中喜带烟霞回,斗室今有神仙字。

朝来重上看山楼,山色依然满槛收。

笑问下方谁引领,见我云端立脚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长泷山岳及其周边寺庙的旅程,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县城至山中的沿途风光,从五巘峰到青芙蓉,再到长泷七里峰,诗人不仅欣赏了自然景观,还深入体验了山中寺庙的文化氛围。

诗的开头描述了从县城出发,诗人居住在城市中心,随后提到自己曾登岱归林,现在面对的是青芙蓉般的山峰。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从长泷七里峰开始的旅程,途中经过蜿蜒曲折的道路,最终到达山顶,仿佛置身于云端。在山顶,诗人不仅礼佛,还参观了古寺,感受到了佛殿的沧桑变化。

诗中还提到了米襄阳(即宋代书法家米芾)的题字“第一山”,这不仅是对山景的赞美,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最后,诗人感慨于山灵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古人精神的敬仰,同时也自谦,表示虽有余兴,但不敢妄言与古人比肩。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国山水诗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欧阳梅庵太守《归田图》(其一)

林泉风味任栖迟,簪组何如笠屐宜。

记得马前听牧笛,杏花村里劝农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题欧阳梅庵太守《归田图》(其二)

渤海曾传卖剑名,西畴系念是春耕。

遥看一路枌榆荫,早稻香中缓辔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题欧阳梅庵太守《归田图》(其三)

世外浮云一笑中,骑驴何必不英雄。

回头宦海茫茫里,尽有轻帆遇顺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朱石翘比部《复生图》

自得京中平安书,思君不见闻君癯。

十年重晤颜色好,樽前快展生还图。

人在图中恍隔世,客来座上还如初。

试从貌似求神似,何必今吾非故吾。

此行作吏何脱洒,昔日为郎应魁梧。

换骨苦无仙药妙,现身仍落粗官粗。

愿君出岫为霖雨,苍生引领歌其苏。

眼前芳草枯荣幻,芷兰留得春风嘘。

劝君莫羡郑鹧鸪,且随王乔飞双凫。

人生天地如寄耳,局促拘挛胡为乎。

三毫细琐莫添颊,七尺昂藏善保躯。

眼中之人吾未老,他日相对应不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