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示嘉儿》由清代诗人赵清瑞所作,旨在教导其子嘉儿如何成为有用之才,强调了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首句“造物生美材,暴弃良可惜”,开篇即点明了对人才的珍视,告诫不应轻易浪费天赋与才能。接着,“无负培植心,亟宜求自立”表达了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和自我成长的必要性。
“自立果云何,在不囿于习”指出真正的自立在于不被陈规陋习束缚,鼓励创新与独立思考。随后,“目下风俗颓,相耀衣与食。庸懦恣欺陵,高明惟妒嫉”描绘了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以及人们追求物质而非精神价值的现象,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知识虽早开,揠苗徒自贼。父兄期栋梁,往往成顽铁”通过比喻,警示过早施加压力可能导致人才的扭曲,而期望过高也可能使孩子变得僵化。接下来,“汝年已十六,庭训闻谆切。成材与不成,均在此时刻”提醒嘉儿,关键时期的学习与成长至关重要。
“余心望汝殷,汝心宜惕惕”表达了父亲对嘉儿的深切期望与警醒,希望他能保持谨慎与勤奋。接下来的几句“修词讲炼气,学书精运笔。作画贵取神,吟诗贵存液”具体指出了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包括语言表达、书法、绘画和诗歌创作等方面。
“一艺可名家,其功在不息”强调了技艺精进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懈的努力。“人若有恒心,早晚终毕业”则鼓励嘉儿要有毅力,相信努力终将有所收获。
最后,“笑汝不足嗔,誉汝未为得。遇物总欣欣,求道常急急。青莲茁污泥,灵芝生湿热。不囿流俗中,扶摇上千尺”以生动的比喻,鼓励嘉儿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追求真理时不被世俗所束缚,最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不仅教导了嘉儿如何成长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也体现了赵清瑞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和对子女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