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泛舟曹娥江至蔡家山以晚潮将至趋陆至白宋堰遂复登舟

区区州县信徒劳,今日天涯倍寂寥。

流水有溪皆赴海,泛舟无处不乘潮。

登临初识山川险,来往空悲岁月消。

但可此身长得饱,不妨斗米折吾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宋朝赵鼎臣的《二十二日泛舟曹娥江至蔡家山以晚潮将至趋陆至白宋堰遂复登舟》,描绘了诗人泛舟于曹娥江上的所见所感。

首句“区区州县信徒劳”,虽未直接提及地点,但通过“州县”二字,可以想象诗人身处地方官吏之职,为百姓劳心劳力。然而,接下来的“今日天涯倍寂寥”一句,转折点明了诗人此刻的心境,尽管在州县中忙碌,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寂寞,或许是对官场或世事的一种感慨。

“流水有溪皆赴海,泛舟无处不乘潮。”这两句以自然界的景象比喻人生道路,流水无论从何地出发,最终都汇入大海,而乘舟之人,无论在哪片水域,总能借由潮汐之力前行。这里蕴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无论起点如何,最终都将归于同一目标,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登临初识山川险,来往空悲岁月消。”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初次面对山川险峻时的震撼,以及在旅途中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山川的险峻象征着人生的挑战与困难,而岁月的流逝则提醒人们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

最后,“但可此身长得饱,不妨斗米折吾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即使身体得以满足,也不妨为了生活而付出努力,甚至不惜牺牲一些物质上的享受。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对个人价值取向的一种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泛舟江上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时间和生活的深刻感悟,既有对官场生涯的反思,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更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理解。

收录诗词(307)

赵鼎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九月一日舟次雍邱次翟静叔韵

砌下蛩声日夜催,秋之为气信悲哉。

西风不送愁归去,白发能将老到来。

涸辙久知吾有命,壮图今见子方开。

相宽更辱新诗句,川上难忘逝者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岢岚军寄保德倅同年王粹公

一舍相望马不前,秋风搔首故依然。

江湖流落三千里,笔砚追随二十年。

叹我尘埃凋发齿,知君卜筑近林泉。

生涯粗足能归否,老大何妨不著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是日晚次晋祠日已暮矣有客呼门甚急问之则阳曲尉高履伯祥也不鄙谓余置酒叙别感其志意以诗赠之高尝客河间河间帅南阳公以一饭礼焉高每语余未始不感激也故见于卒章

匹马青衫忽叩门,山前灯火已黄昏。

苍颜白发身虽老,白酒黄鸡意尚存。

醉里未尝呵李广,远来独肯送陈蕃。

要敦薄俗惟君可,感激犹怀一饭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塞下

相逢奔走两河壖,来往空惊月再圆。

王事敢辞同契阔,客游还喜共周旋。

暮行野岸泥三尺,夜宿人家屋一椽。

归看彭郎应大笑,东轩何事不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