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早潮初上海门开,漠漠彤云雪作堆。
一百六峰都掩尽,不知何处有僧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晨上海门(古时长江入海处的称呼)开启,潮水初升与彤云雪交织的壮丽画面。诗人通过“漠漠彤云雪作堆”一句,营造出一种动荡雄浑的氛围,彤云如雪,堆积起来,似乎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波涛与狂风。
然而,随后“一百六峰都掩尽”的景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这里所说的“一百六峰”,通常指的是天台山或其他著名山脉中的众多峰峦,而这些山峰在这早晨的云雾中完全被遮掩,仿佛连自然之美也不再可见。
最后,“不知何处有僧来”一句,则带给人一种神秘感。诗中并未明说僧人来自何方,只是突兀地出现了“不知何处”的悬念,似乎在暗示一个超然物外的存在,或许是在这云雾缭绕之中,有着某种精神上的追求或归宿。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笔力,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心灵净土的情怀。
不详
几日江头醉不醒,满天风雪卧沧溟。
定知酒伴无寻处,门外松涛坐独听。
积尘为太山,掬水成东海。
富贵有时乖,希夷无日改。
绛节出崆峒,霓衣发光彩。
古者有七贤,六个今何在。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鹧鸪一声在何许,黄陵庙前烟霭深。
丹青欲画无好手,稳提玉勒沈吟久。
马蹄不为行客留,心挂长林屡回首。
天下传将舞马赋,门前迎得跨驴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