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子临轩遣老臣,亦忧涂炭远方民。
秖应三载清如水,不涴天南一点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天子派遣老臣去治理地方的情景,表达了对偏远地区百姓疾苦的深深忧虑。"天子临轩遣老臣"展现了君主对臣子的信任和老臣的责任重大,"亦忧涂炭远方民"则直接体现了朝廷对民生的关注。"秖应三载清如水"象征着老臣期望在三年任期内能保持清明廉洁,犹如清水无尘,表明他对自身品行的要求极高。整首诗简洁明快,寓含深意,体现了元代诗人廖大圭对于官吏职责和公正治理的高尚期待。
不详
大圭,姓廖氏。得法于妙恩,博极群书。尝曰:不读东鲁论,不知西来意。为文简严古雅,诗尤有风致。自号「梦观道人」,著《梦观集》及《紫云开士传》,晋江有金钗山,其《募修石塔疏》云:「山势抱金钗,耸一柱擎天之雄观;地灵侔玉几,睹六龙回日之高标。」一时传诵。同时有守仁,字一初,富阳人。亦号梦观,有《梦观集》六卷。洪武间,徵授右善世,诗见《列朝诗集》中,而曹能始《石仓诗选》合为一人,误也
近日清声不及初,使君心事果何如。
卢公只作桃源县,三载犹同一下车。
斗米而今已十千,几人身在到明年。
谯门有粥如甘露,活得操瓢死道边。
经年不见大田秋,卖尽犁锄食养牛。
傥有后来耕种日,一时相顾更多愁。
世事纷纷勿重陈,柴门高掩百年身。
满头白发不须薙,相识如今复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