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吟(其四)

何者谓来仪,来仪意不低。

有身皆衎衎,无物不熙熙。

一国若一物,四方犹四支。

巍巍乎尧舜,何得而名之。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何者谓来仪,来仪意不低。
有身皆衎衎,无物不熙熙。
一国若一物,四方犹四支。
巍巍乎尧舜,何得而名之。

注释

何者:什么。
谓:称为。
来仪:美好的形象或人才。
意不低:心意高远。
有身:每个人。
衎衎:快乐的样子,这里指心情愉快。
熙熙:繁荣兴盛,和谐。
一国:整个国家。
若:如同。
四方:天下各地。
犹:犹如。
四支:四肢。
巍巍:崇高伟大。
尧舜:古代贤明君主。
何得:如何能。
名之:给予他们这样的名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演绎吟》第四首,以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探讨了和谐与秩序的主题。"何者谓来仪"开篇,"来仪"通常指美好的事物或吉祥的景象,这里可能暗示着贤人君子的到来或盛世景象。接下来的"有身皆衎衎,无物不熙熙"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欢乐的社会场景,每个人都心情愉快,万物和谐共处。

"一国若一物,四方犹四支"进一步强调了整体的统一与协调,将国家比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四方如同四肢,各司其职,共同支撑起这个大格局。最后两句"巍巍乎尧舜,何得而名之",以古代圣君尧舜的崇高形象作结,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秩序的向往,认为这样的盛世难以用言语形容其伟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状态的赞美和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静坐吟

人生固有命,物生固有定。

岂谓人最灵,不如物正性。

或闻阴有鬼,善能致人死。

致死设有由,死外何所求。

又况人之命,系天不系他。

阴鬼设有灵,独且奈天何。

形式: 古风

鲜欢吟

生不争名与争利,夫君何故鲜欢意。

以道自重固有之,非理相干是无谓。

白日升天恐虚传,金貂换酒何曾醉。

谁云忧挠大于山,亦是人间常式事。

形式: 七言律诗

嘱花吟

把酒嘱花枝,花枝亦要知。

花无十日盛,人有百年期。

据此销魂处,宁思中酒时。

若非诗断割,难解一生迷。

形式: 五言律诗

履道会饮

众人之所乐,所乐唯嚣尘。

吾友之所乐,所乐唯清芬。

清芬无鼓吹,直与太古邻。

太古者靡它,和气常絪纭。

里闬旧情好,有才复有文。

过从一日乐,十月生阳春。

洛阳古神州,周公尝缕陈。

四时寒暑正,四方道里均。

代不乏英俊,号为多缙绅。

至于花与木,天下莫敢伦。

而逢此之景,而当此之辰。

而能开口笑,而世有几人。

清衷贯金石,剧谈惊鬼神。

天地为一指,富贵如浮云。

明时缓康济,白昼闲经纶。

莫如陪欢伯,又复对此君。

商于六百里,黄金四万斤。

不能买兹乐,自馀恶足论。

接䍦倒戴时,蟾蜍生海垠。

小车倒载时,山翁归天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