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散水岩与漱玉亭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静谧之美。
首联“高从云际落崔嵬,疑决银潢一派来”,开篇即以磅礴之势展现散水岩的壮观。诗人将散水岩比作从云端跌落的巨石,又似银河中的一股水流,既突出了其高度,也暗示了其源头之深远。
颔联“散漫难收珠网绽,琤瑽不断玉山摧”,进一步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水流在岩石间散漫流淌,如同珠网般破裂,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玉山被不断侵蚀,展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和力量。
颈联“寻源谁到烟霞路,税驾聊倾沆瀣杯”,转而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探索。诗人想象着有人追寻水源,踏入烟霞缭绕的神秘之路,暂时停下脚步,以一杯露水(沆瀣)来品味自然的甘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与欣赏。
尾联“向暮危亭上灯火,水精帘下烛房开”,则以黄昏时分的景象收束全诗。诗人站在危亭之上,夕阳的余晖映照着灯火,水面上仿佛铺满了晶莹剔透的水晶帘幕,烛光在其中闪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静谧,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