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佳亭

赤云下平田,层峦紫光凝。

疏钟息万籁,晴湖净奁冰。

倦翮戢已栖,游云澹相承。

吹箫者谁子,空林起孤灯。

感彼金谷人,怪石樛寒藤。

壮意耻未没,水涌风凭陵。

亭亭玉浮图,百幻随废兴。

振衣视天末,黯澹银河升。

朝曛讵异境,气寂念始澄。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站在夕佳亭上所见之景。首句“赤云下平田,层峦紫光凝”以红云与紫色山峦交织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疏钟息万籁,晴湖净奁冰”描绘了钟声悠扬,万物归于寂静,晴朗湖面如同镜面般清澈的景象。

“倦翮戢已栖,游云澹相承”则通过倦鸟归巢和淡云相随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下来,“吹箫者谁子,空林起孤灯”一句,借吹箫之人和空林中孤独的灯火,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感彼金谷人,怪石樛寒藤”转而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以及自然景观中的怪石与寒藤,寓意深刻,引人深思。最后,“壮意耻未没,水涌风凭陵”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但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自由的决心。

“亭亭玉浮图,百幻随废兴”描绘了亭台楼阁在时间流转中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而“振衣视天末,黯澹银河升”则展现了诗人抬头望向天边,银河渐渐升起的壮丽景象,寓意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向往。

“朝曛讵异境,气寂念始澄”则是对一天结束时,内心逐渐平静的感悟,暗示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宁静才是永恒的主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其一)

贾生蕴奇略,徒步西上书。

昊天有正命,伤哉杞人愚。

鹏翼垂云来,魂气与之俱。

鼌氏竟寂寂,主父复何如。

形式: 古风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其三)

梅生一尉卑,喋喋正天纪。

洗心洞玄化,削迹弃妻子。

龙变孰能驯,蝉蜕乃真止。

松回风泠泠,水落石齿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其四)

虞卿舌转丸,揣事精微茫。

艰危见交态,穷愁名益光。

黄金散逝水,白璧凝飞霜。

丈夫有定志,得失非预防。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潘孟阳上书不报归里作五咏(其五)

仲连匡世姿,挥手却秦军。

捲袂停白日,登车抗浮云。

射书诚草草,孤城生死分。

辞荣敦薄俗,矫抗离其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