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立秋日雨

未立秋前秋已到。到立秋时,秋比春寒峭。

天若多情天亦老。一年祇觉晴天少。

雨滴梧桐枝上鸟。一叶一声,叶落无人扫。

池上红莲如笔小。鸳鸯惯打相思稿。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立秋前后独特的天气感受和自然景象。"未立秋前秋已到",开篇即以反常的季节感怀起笔,暗示秋天提前来临。"到立秋时,秋比春寒峭",进一步强调立秋时分的凉意,甚至比春天更为寒冷,透露出诗人对秋意的深切体验。

"天若多情天亦老",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出诗人对天气多变的感慨,仿佛连天公也为这早来的秋意而显得苍老。"一年祇觉晴天少",则反映出诗人对阴雨天气的不满,觉得晴朗的日子过于稀少。

"雨滴梧桐枝上鸟",通过雨打梧桐和鸟儿的鸣叫,营造出秋雨绵绵的氛围,增添了寂寥之感。"一叶一声,叶落无人扫",细节生动,描绘出秋雨中落叶的场景,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池上红莲如笔小",以红莲比喻雨中的荷花,形象地写出莲叶在雨水中的娇小姿态,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鸳鸯惯打相思稿",借鸳鸯戏水,寓言式的表达了相思之情,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结合。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樊增祥的独特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题《东溪草堂图》

一段不平山色,几株本分桃花。小桥红板逐溪斜。

锦带一条虹跨。梦里江乡鱼稻,眼前杜曲桑麻。

清明无客不思家。闲看草堂图画。

形式:

喝火令(其一)

蜡面深钤印,香心半作灰。刺桐花下绣帘垂。

总把闲愁付我,欢喜恰归谁。

日晏才梳髻,春深懒画眉。从花开日到花飞。

道是无情,不合寄当归。

道是仲春归也,因甚负蔷薇。

形式:

喝火令(其二)

麝炷薰宜爱,檀槽拨小怜。前身应是月中仙。

记得红笺八字,属兔是生年。

爱画成痴绝,耽诗亦墨缘。同船曾记五年前。

那日春帆,细雨煮茶天。

那日蘋花香里,携手看鞋山。

形式:

喝火令(其三)

争及穿帘燕,还输在抱猧。匆匆走马向天涯。

无数灞桥垂柳,青眼不如他。

别路三逢雪,春山几摘茶。马婆巷口那人家。

记得清明,记得小窗纱。

记得小桃人面,低映小桃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