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观音岩

陡绝一悬崖,跻攀断云术。

却从烟际渡,如捣鼋鼍窟。

洞口出波心,萦阶琢山骨。

扪摩石压面,登顿头低膝。

涧绝施层栈,厓巉引脩繂。

缭绕蜗旋壳,高庳蚁封垤。

诡幻非一态,奇崄难具悉。

行人去窅窅,忽讶半空出。

大士趺莲花,慈容照慧日。

阳鏬漏天光,阴窦秘泉潏。

碍石过云迟,飘帆转溜疾。

蹑景忽如驰,回睇惘若失。

清游难久恋,灵迹洵无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观音岩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与敬畏之情。

首先,诗人以“陡绝一悬崖,跻攀断云术”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观音岩险峻的地形,仿佛是直插云霄的峭壁,让人感受到攀登的艰难与壮丽。接着,“却从烟际渡,如捣鼋鼍窟”,通过想象穿越烟雾,探索深藏于山间的神秘洞穴,营造了一种探险的氛围。

随后,“洞口出波心,萦阶琢山骨”,诗人将视线转向洞穴内部,描述了洞口与山体的巧妙融合,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接下来的“扪摩石压面,登顿头低膝”,则细腻地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涧绝施层栈,厓巉引脩繂”描绘了山间小径与悬崖峭壁的交错,展示了登山路径的复杂与险峻。而“缭绕蜗旋壳,高庳蚁封垤”则以蜗牛壳和蚂蚁堆为喻,形象地表现了山势的蜿蜒曲折与高低起伏。

“诡幻非一态,奇崄难具悉”表达了观音岩景色的多变与奇特,难以一一详尽描述。最后,“行人去窅窅,忽讶半空出”描绘了行人在山中穿行,突然发现置身于半空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宏大与神秘。

“大士趺莲花,慈容照慧日”将观音岩比作佛像,慈祥的面容照亮了智慧的日光,赋予了这个地方神圣的色彩。而“阳鏬漏天光,阴窦秘泉潏”则描绘了阳光透过岩石缝隙洒落大地,阴暗处泉水涌动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碍石过云迟,飘帆转溜疾”通过障碍物与云彩、船只与水流的对比,展现了不同自然现象的速度与节奏。接下来,“蹑景忽如驰,回睇惘若失”则表达了在快速移动的光影中迷失方向的感受,以及对美景的留恋。

最后,“清游难久恋,灵迹洵无匹”总结了这次游览虽短暂,但观音岩的独特魅力令人难以忘怀,强调了其非凡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观音岩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置斗室颜曰不住庵因纪以诗

双脚似转蓬,如何得暂住。

我身随脚转,歘若空中雾。

何况身外居,亦复等行路。

新置一间房,副以常供具。

何须用此房,如行小歇步。

竹帘和木榻,茶铛并酒瓠。

草草略完整,一一就安厝。

坳池潴积水,小有濠濮趣。

盆鱼四五头,时花两三树。

我来粗洒扫,我去暂扃锢。

不借俗人居,墙壁忌沾污。

不用家童守,无甚可将护。

辟如解绦鸟,岂必恋空笯。

以我幻来身,权寄遽芦寓。

取名不住庵,庵非常住故。

形式: 古风

访卢一清次其见赠韵

夕霭澹城阴,寻君到水石。

门外新潮涨,瀰漫迸阶入。

爽然衡宇清,琴书散幽寂。

庭桧留轻飔,恰与炎歊敌。

宾朋既数过,雅韵时相及。

閒拈壁上题,雌黄任胸臆。

境閟夏如秋,阴虫已唧唧。

烟里闻歌声,渔灯泊沙脊。

形式: 古风

答赠高斗仲学博

我有一素琴,寥寥韵在兹。

缅怀钟子期,惜我不同时。

流泉封玉匣,清响为谁挥。

高凉有韵士,雄情太古姿。

大雅振洪音,明堂奏清夷。

顾我爨下质,泠然惬心知。

为君重拂拭,长鸣安敢辞。

胶漆亮不渝,永言嗣夙徽。

形式: 古风

登漱流石吊朱少贞处士

众山忽皆响,泠泠激石音。

何年寺飞来,石乃遗至今。

幻迹半明昧,灵气无销沈。

不见漱流人,空闻石上吟。

流水自千古,登临谁晤心。

日暝孤猿嗥,凄寒不可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