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彦规(其四)

有时半日两敲门,语罢南窗坐北轩。

意外得文哀绝笔,理中论事酷能言。

须知是物非无本,若论斯人自有源。

不蹈不袭真所性,洪河自古出昆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哭彦规(其四)》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对其人格的崇高敬仰。

首句“有时半日两敲门”,以日常生活的细节开篇,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与逝者交往时的频繁互动,表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接着,“语罢南窗坐北轩”描绘了交谈后的场景,暗示了两人在不同空间的相对位置,也隐含着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增加了情感的层次感。

“意外得文哀绝笔,理中论事酷能言。”这两句是对逝者才华与智慧的高度赞扬。在意外之中发现其绝笔之作,不仅体现了其文学造诣之高,更彰显了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独到的见解与表达能力。这种对知识与思想的追求,正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须知是物非无本,若论斯人自有源。”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身份与成就的理解。强调了任何成就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背后总有其根源与基础。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独特个性与内在精神的认同与赞美。

最后,“不蹈不袭真所性,洪河自古出昆仑。”这两句以自然界的宏大景象为喻,表达了对逝者独特个性与真实本性的高度评价。洪河(黄河)与昆仑山作为中国地理上的两大象征,寓意深远,既赞美了逝者如同自然界的伟力与壮丽,也暗示了其人格与精神的深远影响,如同源头活水,滋养着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点滴的回忆,以及对其才华、智慧、个性与精神的深刻赞颂,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哭彦规(其五)

青衫伴我情弥重,白首期君事忽乖。

天下若教俱好义,道傍安得有遗骸。

且将绵盖孤儿寝,谁折荆为稚女钗。

吟至此篇还索酒,更持姜桂坐寒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哭彦规(其六)

我诵千涛喷雪诗,急提笔去写僧扉。

碧芦阴处评文坐,黄菊花时载酒随。

老丈为儿亲送药,衰翁赖子少呼医。

最是秦中葬枯骨,不须铭墓只镌肌。

形式: 七言律诗

哭彦规(其七)

道傍有无车马通,朝复莫兮秋且冬。

草头半折木已空,鸟啄噤兮霜与风。

白鸥肚上残日红,一丘莽苍黄昏中。

亦有松陵怨诗否,此时谁访谈玄翁。

形式: 古风

赠胡大夫

好读奇书好运筹,横刀常赋玉关秋。

铜符正选千兵守,金印犹虚万户侯。

艗趁潮来家易到,龙投池上剑难求。

应须读尽平蛮策,二广封疆近吉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