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南堂即事

南堂秋雨清,竹树变愁静。

微寒病体苏,燕坐尘事屏。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何以消沉忧,予心在箕颍。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翻译

南堂秋雨洗尽烦嚣,竹树更显静谧凄清。
微凉的气候让病体略有恢复,我独自静坐,抛开俗世琐事。
高高的树林中,落叶飘零,大雁南飞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天际。
如何排解这深沉的忧虑?我的心向往着箕山颖水的隐逸生活。

注释

南堂:指代南方的厅堂,可能寓指作者所在之地。
秋雨:秋季的雨水。
清:清澈,寂静。
竹树:竹子和树木。
愁静:愁绪带来的宁静。
微寒:轻微的寒冷。
病体:身体不适。
苏:恢复。
燕坐:闲适地坐着。
尘事:世俗之事。
屏:排除,远离。
高林:高大的树林。
飒已落:树叶飘落。
鸣雁:南飞的大雁。
去方永:离去的声音持续不断。
消沉忧:消除忧郁。
予心:我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南堂内的景象,雨后的清新宁静与诗人自身的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南堂秋雨清",寥寥五字便勾勒出秋雨过后南堂的清凉与寂静,仿佛能听到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竹树变愁静",通过竹树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使得静谧的环境更显深沉。

"微寒病体苏",诗人借微寒之气提神,暗示身体因秋雨而略有不适,但此刻却因这股凉意而恢复了一些活力。"燕坐尘事屏","燕坐"即闲坐,"尘事屏"则表示暂时抛开了俗世的琐事,心境得以平静。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落叶纷飞,大雁南飞,这些景象增添了季节的感伤和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以"何以消沉忧,予心在箕颍"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忧虑,回归自然,向往清静生活的愿望,将思绪寄托在遥远的箕山颖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中的南堂,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事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种柏寄苏子美

人皆种花我种柏,为此劲性寒不易。

三春虽怜少姿媚,岁暮方看霭颜色。

南堂之南可数到,列树六本翠磔磔。

安得驿使向姑苏,持以赠君比明德。

形式: 古风

览梅圣俞诗编

夙昔诵佳句,跂予慕高风。

何意忧艰馀,邂逅此相逢。

君初应府辟,捧檄来自东。

引车穷檐下,眷然顾微躬。

姿表穆以秀,纯德信内充。

乃知文章作,中与性情通。

煌煌新诗章,垂光照昏蒙。

启椟挹荆璞,引莛撞景钟。

高篇屡云阕,远思殊未终。

譬如巧琴师,哀弹发丝桐。

中有冲淡意,要以心志穷。

顾惟昧者听,莫辨徵与宫。

安得牙旷手,提耳发其聪。

形式: 古风

送八哥入都

驱车望平野,赤日照万里。

子行抱痾瘵,无乃困跂履。

勿为少别念,且为会合喜。

为我谢亲友,黄鹄今举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三哥守蜀

昔我忠宪公,握节临西州。

于今三十载,馀爱尚应留。

旌旗怆独往,山水记同游。

一歌缁衣诗,涕下不能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