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
渊明岂是难拘束,正与白莲出处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东林寺二首》(其二)中的第二句。诗人以东林寺为背景,赞美了庐山的千古清风,同时也借陶渊明自比,表达了对自由不拘的精神追求。"胜地东林十八公","十八公"可能指的是东林寺的历史悠久和地位崇高,而"庐山千古一清风"则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和超凡脱俗的气息。接着,诗人说"渊明岂是难拘束",暗示陶渊明虽然隐居田园,但并非不能适应世俗,他的选择与白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有相似之处,表明他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较强,借景抒怀,体现了黄庭坚的文人情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白莲种出净无尘,千古风流社里人。
禅律定知谁束缚,过溪沽酒见天真。
伐木丁丁斧下鸣,隔溪便应谷中声。
不因蘋末微风起,漂影溪光本自明。
仙儒昔日卷龟壳,蛤蜊自可洗愁颜。
不比二螯风味好,那堪把酒对西山。
病夫中岁屏杯杓,百叶缃梅触拨人。
拂杀官黄春有思,满城桃李不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