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晚清时期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所作的《感事·时马江败诣阙上书请变法》。诗人以清明时节为背景,寓言性地表达了对国家变革的呼吁和对自己立场的决心。
首句“上帝清明阊阖开”,形象地描绘了朝廷决策之际,犹如天门洞开,寓意改革时机的到来。接下来,“纷纭抗议上云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变革的热烈反响和诗人积极参与的态度。
“啖名岂料皆殷浩,受禄谁能似介推”两句,通过典故,批评了当时官场中一些人追求虚名而无实际作为,与殷浩(东晋名士,曾因反对权臣而被贬)和介之推(不慕名利,辞官归隐)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清廉和淡泊名利的推崇。
“玉斧画图分水地,金滕作册隐风雷”运用象征手法,暗示改革如雕刻般精细,需要智慧和勇气,同时暗含变革将带来风雨变幻,但诗人坚信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最后,“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表达了诗人对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定信念,尽管面临困难,但改革之心并未因挫折而消磨,仍然燃烧在胸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康有为作为维新派领袖的使命感和改革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