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寄叶赤堇山人元阶二章(其一)

回岚生云姿,其瀑作雨势。

清景当柴门,未肯早键闭。

薄怜溪草多,色茜略如袂。

鸟来吾不驱,爱其韵柔脆。

微风调古音,初月送斜睇。

声色归自然,乃可免凋敝。

品物争万劳,上象始无际。

驰心天海垠,廓处尽蒙翳。

何如槐叶阴,适我抱琴憩。

空江如玉奁,娟然俯烟髻。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中的生活情景与心境。首句“回岚生云姿,其瀑作雨势”以动态的景象开篇,云雾缭绕,瀑布仿佛要化为雨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清景当柴门,未肯早键闭”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即使到了傍晚也不愿关门,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薄怜溪草多,色茜略如袂”描绘了溪边绿草如茵,色彩鲜艳,仿佛是女子的衣袖,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诗人对这些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鸟来吾不驱,爱其韵柔脆”则表达了诗人对鸟鸣的欣赏,他不愿驱赶,而是享受这份自然的音乐之美。

“微风调古音,初月送斜睇”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微风吹过,带来古朴的声音,初升的月亮斜斜地照耀着,增添了几分诗意。最后,“声色归自然,乃可免凋敝”总结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认为只有回归自然,才能避免生活的单调与疲惫。

“品物争万劳,上象始无际”反映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思考,认为万物都在忙碌中寻求生存,而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接下来的“驰心天海垠,廓处尽蒙翳”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解脱的愿望。

最后一句“何如槐叶阴,适我抱琴憩”点明了诗人的理想状态——在槐树的荫凉下,怀抱琴弦,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和谐。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山居寄叶赤堇山人元阶二章(其二)

败物多为尘,大块不受塞。

宿梦之所疑,已于静中得。

独鹰拉枯枝,刁眼悍相逼。

下有奔壑泉,孰敢以心测?

且登千仞冈,远搜万里色。

炯此澒洞天,来照影孤仄。

限道晷弗踰,日月有衔勒。

如何罄所悲,不自爱胸臆。

故人近逃名,一坏蚓同匿。

倘欲传其书,慎待众嚣熄。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长离曲

行行且勿行,暂留听我歌。

我歌犹未歌,涕泗交滂沱。

风漪日夕媚,碧桃春始华。

不及楼前水,长得傍君家。

楼前春水流,何以浣我愁?

香罗束腰带,枉饰珊瑚钩。

荷华与鸳鸯,五綵绣两头。

今日空惺惺,明日还悠悠。

野葛非兔丝,安能永牢结?

送子江上行,江柳烟一色。

江鸟啼嘤嘤,江水东流明。

江水东流明,中有宛转声。

海枯白石烂,一诀千秋情。

两心共灰死,有泪谁能倾?

形式: 古风

弱魂梦亡女作

弱魂汝何来,不畏风雪翔。

凄然欲我语,无语牵我裳。

青红旧衣饰,整整三尺长。

沈视好颜色,翻昧久死亡。

或我梦犹死,与汝魂徜徉。

梦醒我魂在,汝去魂何方?

宿火炯照壁,脉脉其皇皇。

开门寻汝魂,蒿目天色黄。

低烟亘平湿,吹作万瓦霜。

霜气接江海,海上孤城荒。

城中湖上屋,水影交筼筜。

水风摇孤灯,病人寒在床。

人病刻悲汝,心腑交摧伤。

魂兮信有知,去慎毋相傍。

昔年汝病死,厝骨黄土冈。

梨花两开落,临之无一觞。

哀饥饮邙露,谁为耶与娘?

缘梦致邈感,旧恩汝未忘。

否因一气通,幻召无参商。灵草隔瀛弱,玉叶永萎?。

安能悟达化,委念亡何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咏古三章(其一)

热海炽阴火,难铄昆吾金。

久锻绚云叶,益以坚内贞。

汉使在绝域,挛体悲幽深。

旄节暂辞手,君恩随陆沈。

藩羝无乳日,飞雁有还音。

伤哉归路绝,送者空搥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