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季子奉祠浚井得奇石次韵(其一)”为题,由明代诗人程本立所作。诗中通过描述从深井中偶然发现一块源自太湖的奇特石头,引出对历史往事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偶从深井得,原是太湖来”,描绘了石头的来源,既突出了偶然性,又暗示了其非同寻常的来历。太湖,作为中国著名的淡水湖之一,自古以来便与众多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相联系,这里的石头仿佛带着一段遥远的历史故事。
接着,“艮岳无仙仗,昆明有劫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艮岳,是北宋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象征着盛世繁华;昆明,则可能指代昆明池,历史上曾是训练水军的场所,但如今只剩下废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变化和兴衰无常。
“忠臣厉齿泣,贞妇望夫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背景之中。忠臣因国家衰败而悲痛,贞妇因丈夫远行而思念,表达了对忠诚与爱情的颂扬,以及对时代变迁中个体命运的同情。
最后,“不胜怀古意,点笔赋崔嵬”,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通过“崔嵬”一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雄伟姿态,也暗喻了诗人内心对历史的崇敬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通过石头这一载体,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忠诚与爱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