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菊

有菊当有诗,有诗当有菊。

无菊诗何工,无诗菊亦俗。

采采南山隈,清香愿盈掬;

不见古高人,吟诗三往复。

柴桑处士家,隐者花为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郑用锡的《赏菊》诗,以菊花和诗歌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热爱以及对高雅文化的追求。首句“有菊当有诗,有诗当有菊”强调了菊花与诗歌的相得益彰,暗示菊花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寄托的象征。接下来,“无菊诗何工,无诗菊亦俗”进一步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菊花的诗显得不完整,而没有诗的菊花则缺乏文化内涵,显得平凡。

诗人接着描绘了在南山采摘菊花的情景,“采采南山隈,清香愿盈掬”,通过“采”和“盈掬”两个动作,展现了对菊花的喜爱和珍视,以及从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的愉悦。最后两句“不见古高人,吟诗三往复”借古人对菊花的钟爱,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的向往,以及对诗歌意境的反复品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将菊花与诗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崇尚。

收录诗词(356)

郑用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任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员外郎,著有《北廓园集》

  • 号:祉亭
  • 籍贯:清代台湾淡水
  • 生卒年:1788~1858

相关古诗词

草堂题壁

我欲游名山,此地无峻岭。

祇此一亩园,规画亦井井。

编篱藉筼筜,薙草辟蛙黾。

茅屋三两间,已足供游骋。

人生易百年,转移在俄顷。

何如此小住,朝夕今以永。

池塘春雨痕,花坞夕阳影;

数弓虽不廓,颇亦称胜景。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警世

人当入世初,便作呱呱哭;

可知此一身,都为忧患伏。

贫富虽不同,名利纷相逐。

何人悟大造,有剥必有复。

沧海变桑田,高岸成深谷。

劳劳复奚为,天地如转毂。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有议析爨者,感作

棣萼同根生,风雨连床契;

纵或死生殊,依然伯与季。

余独嗟雁行,生初厥有四;

乃今孑然存,时陨鸰原泪。

犹子相晨夕,差幸左右侍。

道北与道南,原无隔膜异。

不图阶厉者,一朝出中馈;

愿勿听妇言,彼此生嫉忌。

田家紫荆花,荣枯谁所致?

卜式让田宅,终得千羊饲。

形式: 古风

论青鸟法

吾岂异人情,尊生而贱死?

不分地吉凶,但论人臧否。

嗟彼堪舆家,群逞谋生技。

愚者坠术中,指挥任所使。

区区土一坏,千金弃敝屣。

福利以惑人,罪魁此为始。

在昔范公坟,万弩石齿齿;

山灵倏变幻,朝天千笏倚。

郭璞著葬经,天乃斩其祀。

可凭不可凭,兴衰难尽恃。

岂知相阴阳,冈原随所止;

处处有佳城,何必誇奇诡。

枯骨可荫人,生者胡为耳?

一卷青鸟经,归根在天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