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万树所作。诗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春日的留恋与不舍。
首句“凭栏不语,坐看春归去”,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默默无言,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春天的离去。这一句通过动作和场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只有诗人的心在缓缓流动。
接着,“或者留春留得住,因甚全无一句”,诗人内心涌动着对春天的挽留之情,但又意识到这种情感难以言表,甚至不知从何说起。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捕捉和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曾闻百舌间关,要将春色遮拦”,这里提到的“百舌”是一种善于模仿其他鸟鸣的鸟类,常被用来形容善于模仿或表达复杂情感的人。诗人想象自己像百舌一样,想要留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却只能发出无力的声音,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和哀愁。
最后一句“百舌舌儿先倦,愁人更有何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百舌因为长时间的歌唱而感到疲惫,而诗人则因为内心的愁绪而无言以对。这不仅是对百舌的同情,也是对自己情感状态的写照,暗示了即使是最善于表达情感的生物,在面对自然规律和时间流逝时,也感到了无力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短暂、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