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
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
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
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有志男儿当建立功业,有所立身,金人侵略者的命运已尽,应当去平定他们。
何时才能够像汉朝时在五原塞出兵讨伐匈奴那样北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我军队伍十分整肃的场景,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注释

磊落:众多错杂的样子。
五兵:即古代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此处借指用兵韬略。
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此处喻满怀豪情。
槊:长矛,古代兵器之一。
银河:天河,晴朗夜空中云状光带,望去像河。
端溪石池:指端砚,为名砚。
端溪在今广东高要县,古属端州。
须臾:片刻,一会儿。
烟尘清:比喻战斗结束。
丈夫:大丈夫,陆游自指。
在:存。
立:指立身处世,即立德、立言、立功。
逆虏:指金侵略者。
运:国运,气数。
行:将。
五原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汉时曾从此处出兵,北伐匈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通过对醉中挥毫泼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首句“胸中磊落藏五兵”,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心中的壮志如同藏有兵器,渴望一展才华。然而,“欲试无路空峥嵘”又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以酒比喻战斗的准备,笔、墨、烛光象征着他的文武之能,书法如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气势磅礴。“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细致描绘了创作时的专注与激情,仿佛能看到墨汁飞溅,笔走龙蛇的场景。

“须臾收卷复把酒”写完之后,诗人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景象,万里烽烟消散,表达了他对平定敌虏的坚定信念。“丈夫身在要有立”强调了男儿立身于世的责任感,而“逆虏运尽行当平”则预示着对敌国衰败的预见。

最后两句“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诗人期待着能够亲率军队,直捣敌营,只听见战马的鞭声而非人间的喧嚣,展现了其强烈的报国之心和豪迈的战斗理想。整首诗情感激昂,语言生动,充分体现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艺术才华。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鲤鱼行

鲤鱼财三尺,浅水不覆脊。

虽怀江湖乐,已叹刀几赤。

长鲸之长几千丈,雪蹴山倾万重浪。

纵游不厌沧海宽,一跃已在青天上。

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

人间沟渎莫更顾,夜半变化乘风雷。

形式: 古风

憩黄秀才书堂

吾生如虚舟,万里常泛泛。

终年厌作客,著处思系缆。

道边何人居,花竹颇闲淡。

门庭净如拭,窗几光可鉴。

堂上满架书,朱黄方点勘。

把茅容卜邻,老死更谁憾。

形式: 古风

燕堂独坐意象殊愦愦起登子城作此诗

睡魔困衰翁,白日坐兀兀。

忽然振衣起,目瞭尚如鹘。

凭高望中原,佳气未消歇。

逆贼稽大刑,痛愤深至骨。

新霜下昌陵,草有胡马龁。

羽林百万士,何日闻北伐。

贱臣官有守,不敢叫行阙。

梦中涉黄河,太行高硉矹。

天河未洗兵,封豕食上国。

坐令河洛间,百郡暗荆棘。

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

中原消息断,吾辈何安寝。

世俗苦龌龊,谁与共此功。

安知无奇士,悲歌燕市中。

形式: 古风

薄暑

仲夏暑尚薄,孤村日尤长。

僧坊初施浴,行路亦馈浆。

老我绝人事,终日坐虚堂。

南北两松棚,细细吹清香。

堂中无长物,独置湘竹床。

我睡仆亦休,睡觉谁在傍。

起坐拭两眦,小山郁苍苍。

安得乌有生,俱老无何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