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登石景山天空寺望浑河

浑河东岸孤峰起。崔巍绝顶浮图峙。陡辟四天门。

天空只树园。登高同策马。陟彼寻兰若。

竞渡俯长桥。霜华晓未消。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菩萨蛮·登石景山天空寺望浑河》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她登临石景山天空寺时,远眺浑河的壮丽景色与内心感受。

首句“浑河东岸孤峰起”,开篇即以浑河为背景,点出石景山的地理位置,孤峰突起,既显山势之峻峭,也暗示了诗人独步山巅的孤独感。接着“崔巍绝顶浮图峙”一句,将视线转向山顶的佛塔,用“崔巍”形容其雄伟,“峙”字则表现出佛塔稳立于绝顶的姿态,象征着精神的崇高与坚定。

“陡辟四天门。天空只树园。”这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仿佛在山巅开辟出四条通往天空的道路,而“只树园”则借用了佛教语境中的概念,暗喻心灵的净土,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登高同策马。陟彼寻兰若。”诗人以策马登山的动态,形象地描绘了攀登过程的艰难与决心,同时“寻兰若”(寻找寺庙)则透露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探索。

最后,“竞渡俯长桥。霜华晓未消。”将视角转至浑河,通过“竞渡”(竞相划船)的场景,展现了水面上的繁忙与活力,而“霜华晓未消”则以清晨的霜花未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呼应了整首词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精神世界深刻思考与追求的意象,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交融之美。

收录诗词(364)

顾太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晚年以道号“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因而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纳兰性德),女中太清春()”之语[1]。   不仅才华绝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适中,温婉贤淑。令奕绘钟情十分。虽为侧福晋一生却诞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几位儿子都有很大作为

  • 字:梅仙
  • 籍贯:满洲镶蓝旗
  • 生卒年:1799-1876

相关古诗词

广寒秋.题慈相上人竹林晏坐小照

琅玕阴里,是心清净,晏坐了无余说。

岩花涧草任风吹,更不许、纷纷饶舌。

西方何处,长安道远,且向这边休歇。

扫除一切性光圆,本来法、无生无灭。

形式: 词牌: 鹊桥仙

浪淘沙慢.久不接云姜信,用柳耆卿韵

又盼到、冬深不见,故人消息。

况当雪后,几枝寒梅,绿萼如滴。

对暗香疏影思佳客。

细思量、两地相思,怕梦里、行踪无准,各自都成悲戚。

无极。

九回柔肠,十分幽怨,几度写付宫阕,鸿雁空延伫,虽暂成小别,也劳心力。

回首当初,在众香国里花同惜。

恁无端、寒来暑往,天天使人疏隔。

知何时、共剪西窗烛,万千言与语,叨叨向说。

却还愁,说不尽、从前相忆。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

一丛花.题湘佩《鸿雪楼词选》

雪泥鸿爪旧游踪。南北任飘蓬。

花帘昔有吟诗侣,喜天游、邂逅初逢。

彩笔一支,新诗千首,名重浙西东。

哀而不怨宛从容。珠玉粲玲珑。

鸳鸯绣了从君看,度金针、灭尽裁缝。

大块文章,清奇格调,不减古人风。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蟾宫曲.立春

畅晴和、好是今朝。律转青阳,冶叶昌条。

暖入屠苏,宜春剪字,彩胜云翘。碧琉璃、房拢日高。

绣帘儿、东风细飘。腊雪全消。春到人间,柳宠花矫。

形式: 词牌: 折桂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