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奉题方尔止戊申年正月初四日恭谒孝陵感怀诗后》。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首句“亦有春秋在”,以“亦”字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更迭的感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延续。接着“书王未敢传”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书写历史的谨慎态度,可能是因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感,或是对历史记载的严谨要求。
“可怜正月泪,重洒戊申年”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正月”指的是农历正月,而“戊申年”则是具体的时间点,通过这两个时间节点,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特定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某一年份或某一事件的深切哀悼或怀念。
“白发陪宫使,青山拂御筵”描绘了一幅庄严肃穆的画面,可能是诗人回忆或想象中的一次祭祀活动。白发代表了年迈,宫使则可能是指参与祭祀的官员,而“青山拂御筵”则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庄严与祭祀仪式的和谐统一。
最后,“威灵空想像,拜手玉衣前”表达了诗人对已逝先人的敬仰与怀念。这里的“威灵”指的是先人的英灵,而“拜手玉衣前”则可能是在表达对先人遗物(如玉衣)的虔诚礼拜,体现了对先人的尊敬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背景的融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先人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