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送别

日日行人过灞桥。乞君留柳两三条。

休教瘦尽小蛮腰。

当鸟语时花簇簇,动人情处水迢迢。

忆初相识到今朝。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鉴赏

这首《浣溪纱·送别》由清代诗人曾廉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与情感。

“日日行人过灞桥”,开篇即以“灞桥”这一送别之地为背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常见与普遍。每日都有行人经过此地,却只有在这一刻,才真正感受到了离别的沉重与不舍。

“乞君留柳两三条”,诗人希望友人能留下几枝柳条,象征着离别后仍能保持联系,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柳条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离别与相思的意象,此处巧妙运用,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休教瘦尽小蛮腰”,这里以“小蛮腰”比喻友人的身形或姿态,表达了对友人身形健康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休教瘦尽”也暗含了对离别之苦的体恤,希望友人在离别后能保重身体,不要因思念而过于消瘦。

“当鸟语时花簇簇,动人情处水迢迢”,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情感的画面。鸟儿的欢鸣、花朵的簇拥,以及远方水路的绵延不绝,都成为了触动人心的场景。鸟语花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而水路的遥远则象征着离别的距离与时间的漫长,两者交织在一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会。

“忆初相识到今朝”,最后两句将思绪拉回起点,从初次相遇的那一刻起,直到此刻的离别,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积累都被浓缩在这短短的诗句之中。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预示了未来重逢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浣溪纱·送别》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更蕴含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憧憬。

收录诗词(363)

曾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浣溪纱.湖上乘凉

明月留人不放归。烟波深处钓船稀。

巨鳞跋浪向苔矶。

永夜露床青篾簟,空庭风架白蕉衣。

清凉一味养人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纱.仪栈茅屋

露坐庭除琐琐谈。美人环列两还三。

汲江瀹茗比泉甘。

一带板桥看锦袖,几閒茅屋出金篸。

从来风物说江南。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纱.十锦园夜宴

修竹高梧薜荔墙。一园翠黛月苍苍。

为添碧玉更清凉。

单著生绡充泄绊,只消长笛罢笙簧。

归来香雾已迷廊。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纱.赠云娘

蝶板长裙惹紫烟。落花流水叹经年。

未飘到蝶已闻蝉。

几度倚声同脉脉,一时顾影自翩翩。

有人唤作广寒仙。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