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答问者》,由明代诗人贺钦所作。在诗中,诗人以深沉的思考和哲理性的语言,回应了他人对于其生活选择与内心世界的疑问。
首句“问余何事寄西林”,以一个提问的形式开始,仿佛是面对着一位不期而遇的访客,或是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反思。这里的“西林”并非实指,而是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象征内心的清净之地或精神的避难所。诗人通过这一提问,引出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与追寻。
接下来的“祗为从前枉寸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的反思。这里的“祗为”意味着仅仅是因为,而“枉寸阴”则是感叹过去的时光被虚度,没有得到应有的珍惜与利用。这句诗流露出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行为的反省。
“欲识只今端的意,请君细玩壁间吟。”则是对回答方式的提示。诗人邀请对方仔细品味墙壁上的诗句,暗示了答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文字之中。这里的“只今”指的是当前时刻,强调了诗人希望传达的信息是当下的思考与感悟。通过这种方式,诗人不仅给出了对问题的回答,也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时间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当下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探讨了时间、自我反思、人生意义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哲学思考。它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