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诗

作者固已难,读者亦未易。

有宝斯识宝,至宝况难值。

三家寠人子,岂辨瑚琏器。

鼠璞将见珍,周鼎或斡弃。

诗道诚难言,大要该六义。

其高出苍天,其深潜厚地。

枯中发秾华,淡处有馀味。

似拙乃藏巧,借钝以宣利。

开阔要波澜,组织须经纬。

或险而莫亲,或平而足贵。

圆转各随形,悟入非力至。

不止事吟哦,先须存兴寄。

变态千万端,胜处同一致。

以此而读诗,庶得古人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创作诗人本已不易,阅读理解同样艰难。
珍贵的宝物只有识者能识,最宝贵的更是难以估价。
即使是三家贫寒之子,也无法分辨出贵重的瑚琏之器。
像未经雕琢的璞玉可能被误认为普通,连周朝的宝鼎也可能被忽视。
诗歌之道实难言表,关键在于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它的意境高入青天,内涵深藏大地。
看似枯涩的作品中蕴含丰富,平淡之处也有余韵。
看似笨拙实则巧妙,借助平凡展现深远。
诗歌要有起伏变化,结构需严谨有序。
有的艰深难解,有的平易近人,各有其价值。
每个字句都应顺应形式,深刻领悟并非仅靠力量。
不只是吟咏,更要寄托情感。
诗歌变化多端,但最高妙之处相通。
用这样的方式去读诗,或许能理解古人的深意。

注释

固已:本来已经。
易:容易。
斯识:识别。
至宝:极珍贵的宝物。
三家:指普通人家。
寠人子:贫寒子弟。
瑚琏器:比喻贵重的器物。
斡弃:忽视,抛弃。
大要:关键。
六义:古代诗歌的六种基本要素。
兴寄:情感寄托。
变态:变化多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说诗》,他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之道。诗中首先强调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难度,指出创作者与读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眼光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诗人提到,即使是珍贵的珊瑚和宝鼎,若非识者,也可能被误判或忽视。接着,他阐述了诗歌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认为诗歌的意境高远,内涵深厚,既有枯木逢春的繁华,又有平淡中的余韵。

诗人进一步指出,看似笨拙的作品可能隐藏着巧妙,借助质朴表达深层含义。诗歌的结构要求有起伏变化,既有险峻难以亲近之处,也有平易近人的价值。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而理解诗歌的真谛需要深入感悟,而非仅凭技巧。最后,诗人强调,阅读诗歌时应注重情感寄托和艺术变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古人的创作意图。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诗歌艺术的深度解读,既揭示了诗歌的魅力,也提出了欣赏诗歌的方法,体现了姜特立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说神篇

天道若不神,何以惊物而惧人。

君道若不神,何以号令鼓万民。

故圣人以是而设教,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形式: 古风

追感三朝遭遇今如一梦

本是蓬筚姿,偶作帝王客。

日日上金门,时时分玉食。

自忘身世贱,不觉仙凡隔。

几多贤达人,饥寒卧空泽。

形式: 古风

退语

滟滪堆边百丈绝,宋都六鹢风逆折。

曹公烧船烟燄彻,苻秦百万走流血,未若姜子之退最勇决。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送方叔二首(其二)

海鸾天外绝虞罗,偶尔来游涧谷阿。

世上稻粱留不得,翩然还恋玉山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