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趁村中市,鸡鸣担上笼。
忽看一天紫,未吐半轮红。
谁撼扶桑露,吹来杨柳风。
诗肩忍凉冷,已出两臞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的田园风光图景。开篇即以“人趁村中市,鸡鸣担上笼”勾勒出清晨农村的活跃气氛,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和劳作,鸡鸣声中带着一种生机与活力。
接着,“忽看一天紫,未吐半轮红”转而描写了天边初升的太阳,它尚未完全露出真容,只透出淡淡的紫色光芒。这种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之处的捕捉能力。
“谁撼扶桑露,吹来杨柳风”则是诗人对春日里细雨和轻风的描绘,“扶桑”指的是垂挂着露珠的柳枝,而“撼”字形象地表达了细雨滴落的声音,以及它在叶尖上的震动。诗句中不仅有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细致刻画。
最后,“诗肩忍凉冷,已出两臞峰”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在这春日里,他感到一丝凉意,但心中却充满了诗意。两臂之上,似乎已经酝酿出诗行,这种对自然的情感与创作的紧密联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主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细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将早春时节的美丽景致与诗人内心世界的交融,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对自然的情感投入。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帝里都无个里宽,苑深地禁到应难。
蔚然绿树去天近,上有子规啼月残。
便觉恍如还故里,不知闻处是长安。
野蔷薇发桐花落,孤负南溪老钓竿。
大士多时不入城,入城犹未炷炉熏。
忽吹淮水千峰雨,不费钟山半朵云。
桑叶秧苗俱起舞,葵花萱草亦欢欣。
尚书款送公归去,留下丰年二十分。
典学光阴璧不如,简编灯火卷还舒。
极知储后勤稽古,却是儒生懒读书。
心到帝王图籍外,手追雅颂国风初。
人间未见瑶山集,十倍曹丕尚有馀。
金茎分露与黄花,银汉非烟作瑞霞。
万国元良当诞节,重轮日月正光华。
祖尧父舜真千载,禹子汤孙更一家。
清晓寿觞天上至,蟠桃如瓮枣如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