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金泽寺四首(其三)

何年此地开金刹,宋代流传直到今。

听法石将山竹幻,护经龙与水增深。

炉烟袅袅知尘性,柏树青青见佛心。

可是攀缘浑未尽,天花犹自惹衣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金泽寺的历史悠久与庄严氛围。首句“何年此地开金刹,宋代流传直到今”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金泽寺悠久历史的赞叹,暗示着这座寺庙自宋代以来便屹立于此,见证了无数岁月的更迭。

接着,“听法石将山竹幻,护经龙与水增深”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听法石仿佛能将山中的竹子幻化为佛法的声音,而守护经书的龙则使周围的水流更加深邃,以此来表现寺庙内修行环境的神圣与静谧。

“炉烟袅袅知尘性,柏树青青见佛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炉烟缭绕,不仅净化了空气,也让人感受到内心的清净;而青翠的柏树,则象征着佛祖的慈悲与智慧,与寺庙的宁静和谐相映成趣。

最后,“可是攀缘浑未尽,天花犹自惹衣襟”以一种略带禅意的结尾,暗示尽管人们在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提升,但总有未能完全放下世俗杂念之时,就如同花瓣偶尔会落在僧侣的衣襟上,提醒着他们修行之路的漫长与不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金泽寺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信徒心灵的深刻影响。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松江金泽寺四首(其四)

水国余寒芳草稀,偶随烟艇问山扉。

窗中怪石如人立,天际孤帆伴鸟飞。

高斋尽日逢僧语,短褐经春换客衣。

吴江亦是垂纶地,笑指星文愧少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一)

瞰郭楼台谁共登,偶携仙客对山僧。

林烟渺渺人家尽,阶日微微花气蒸。

浮世闲看飞鸟过,机心不遣白猿腾。

平生自笑支离甚,散发行歌此又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二)

名山不用远攀登,暂借绳床我亦僧。

几树鸣禽助禅寂,一丛修竹散炎蒸。

捻花不尽心传妙,对搭空将口说腾。

俛仰百年成滚滚,乾坤只眼更谁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天宁寺尘外楼四首(其三)

金门十载笑重登,归去仍依白社僧。

虚馆静听宵蚁战,远山时见夏云蒸。

巳甘散栎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

为问洛城冠盖侣,鬓毛销尽得闲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