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仁体从来大似天,事之方见失于偏。
是何尧舜有为病,一或容心便不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论语绝句(其二十七)》。诗人通过这短短四行文字,表达了对仁德高尚理念的追求与思考。
"仁体从来大似天"这一句,用以形容仁的品质和胸怀之广阔,如同自然界中无所不包的大天空。接着的"事之方见失于偏"则指出在处理具体事件时,往往因为局限而无法做到全面周到。
然后诗人提及古代圣君尧舜,暗示即便是历史上的贤君,也难免犯错,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足。最后一句"一或容心便不然"表达了只要内心有所保留、有所偏向,那么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仁德。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古圣贤者的引用和对理想境界的设想,强调了追求完美仁德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行动中保持公正无私的难度。张九成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深刻理解和高尚追求。
不详
子思曾发用中机,此道须臾不可离。
率性自然难损益,要之何虑亦何思。
未识机锋莫浪猜,行藏吾只许颜回。
苟能用我吾何慊,不惜因渠也一来。
仁智从来不可分,动中机向静中存。
自然形体难增损,不要犹添斧凿痕。
算来此亦是寻常,不比其他味较长。
孔子弦歌颜子乐,大家相见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