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泉

醴陵以泉名,问泉良不远。

平田数顷开,方池三尺浅。

含秋色幽幽,辟尘光淀淀。

觱沸生其间,的皪纷可辨。

累累似喷珠,一一如穿线。

多至丛万颗,少或作疏串。

迟速固难期,南北初无限。

占地喻寻丈,有时忽隐见。

恍兮莫穷源,杂然应有眼。

沙石那能窒,苔荇不得炫。

千载曾未枯,一日知几番。

酿酒味固佳,煮茗香可羡。

名泉世不乏,此奇吾未见。

醒心聊一掬,赋诗寓三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以泉水著名的美丽景致。开篇即点出“醴陵以泉名”,表明此地泉水之美已成名声。紧接着,“问泉良不远”则是说泉水距人不远,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接下来,“平田数顷开,方池三尺浅”描绘了泉水周围的景象:平坦的田野中开辟出一个小小的方形池塘,其浅至只有一尺三寸深。这里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刻画。

“含秋色幽幽,辟尘光淀淀”则是说泉水在秋天的气氛中显得更加清幽,其中“含秋色”指的是泉水似乎承载了秋天特有的淡淡哀愁,“辟尘光淀淀”则形容泉水中的光线被折射得细腻而柔和,仿佛能够洗净心灵的尘埃。

“觱沸生其间,的皪纷可辨”描述了泉水中气泡的生发与消散,这些气泡在泉水间产生,又在泉水中消失。这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动和变化的感悟。

“累累似喷珠,一一如穿线”则是说这些气泡就像串成的珍珠一样,或是像穿线的珠子,形容其数量之多且排列得井然有序。接下来的“多至丛万颗,少或作疏串”进一步强调了泉水中的气泡数量既可能非常众多,也可能稀疏。

“迟速固难期,南北初无限”表达的是对泉水流动速度和方向的观察,这些都是无法预测且没有极限的自然现象。紧接着,“占地喻寻丈,有时忽隐见”则是说泉水占据的地方如同寻找一丈之长,泉水有时会突然出现,有时又会隐藏起来。

“恍兮莫穷源,杂然应有眼”表达了诗人对泉水源头的好奇和探求,以及对于自然界中种种奥秘都应有所洞察。接下来的“沙石那能窒,苔荇不得炫”则是说即使是沙石也无法阻挡泉水,即使是苔藓也不足以掩盖其光辉。

“千载曾未枯,一日知几番”表明了这泉水自古以来就从未干涸过,且一天之内流动的次数难以计数。紧接着,“酿酒味固佳,煮茗香可羡”则是说用此泉水酿造的酒和煮制的茶都极具美味与芬芳。

“名泉世不乏,此奇吾未见”表达了诗人对这泉水的赞赏,这样的名泉在世上并不多见,而诗人也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泉水。最后,“醒心聊一掬,赋诗寓三叹”则是说诗人用手轻触泉水,以此清新之感激发灵感,写下这首诗,并在其中寄托了三次深长的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活力和自然美的赞赏,以及对难以捉摸的自然之谜的探求。

收录诗词(205)

邓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六言四首(其二)

处处赏心宜主,公来诗眼偏明。

扫千军有笔阵,可一日无酒兵。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六言四首(其四)

嗟此地得何晚,见孤芳陋群妍。

小试凤楼工巧,终图麟阁风烟。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六言四首(其三)

百千年阵碛在,六七月雪流来。

文笔手巾南向,白盐赤甲东回。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六言四首(其一)

三峡上游烟水,四川极险关山。

满市笙歌昼永,漫山桃李春闲。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