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妆台

何处相思采白蘋,宓妃罗袜已成尘。

玉兰尽抱琵琶去,南国于今少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题妆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关于相思与美的哀婉故事。

首句“何处相思采白蘋”,以“白蘋”这一意象开篇,象征着纯洁与思念,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在遥远的地方,采摘着象征思念之情的白蘋,暗示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深深思念。接着,“宓妃罗袜已成尘”,运用了神话中的宓妃(即洛神)的典故,以宓妃的罗袜化为尘土,形象地表达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怀念。这里不仅包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也暗含了对爱情逝去的无奈。

“玉兰尽抱琵琶去”,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玉兰在这里象征着高洁与美丽,而“抱琵琶去”则暗示着主人公带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不舍,离开了曾经拥有美好情感的地方,前往未知的远方。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慨。

最后一句“南国于今少美人”,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南国(泛指南方地区)如今缺少美人的感慨。这里的“美人”不仅仅是指女性的外貌之美,更包含了对美好情感、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境况的一种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典故,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简魏耕

岁晏朋俦少,携君镜水滨。

愿将东海水,长照白头人。

蓟北金台在,黔阳玉殿春。

莫愁功业晚,且拂蒯缑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陈恭尹

故国干戈后,怜君思寂寥。

梁园谁授简,吴市独吹箫。

细雨开秋日,疏钟上晚潮。

美人未迟暮,玉佩好相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候潮门眺望

海门东倚浙江开,千里寒潮天上来。

春树遥连严子濑,白云长在越王台。

翠华南幸扶桑远,羌笛横吹折柳哀。

何处青山堪托迹,欲随徐市入蓬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南越王祠

百粤山川险,中原鼓角悲。

诛秦任豪杰,称帝在蛮彝。

翡翠开黄屋,明珠饰大旗。

老夫原越吏,竖子岂王师。

霸气横沧海,雄图忆往时。

潮声吞日月,云气走蛟螭。

子女闾阎换,衣冠宛雒移。

莺花非旧苑,歌舞尚荒祠。

沃野馀千里,崇冈接九疑。

无人□□据,诸□正疮痍。

谪宦虞翻枉,成仙鲍靓迟。

五羊何缥缈,八桂自葳蕤。

未解青萍愤,空劳白石思。

浮丘春正好,且为酌金卮。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