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教桂蕊擅秋分,只道非秋无复存。
底事兰开梅落际,忽于膏饰见追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题为《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观音像送莫万安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天教桂蕊擅秋分”起笔,描绘了秋季桂花盛开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自然之美。接下来,“只道非秋无复存”表达了对秋天短暂而独特的珍视,认为只有在秋季才能欣赏到这样的美景。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用“底事兰开梅落际”描述了一个意外的场景:兰花开放,梅花凋落,这种不寻常的时令交错让人感到惊奇。最后,“忽于膏饰见追魂”则将这种意外之美与眼前的酥、木犀面油以及观音像联系起来,暗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灵感闪现,仿佛这些寻常之物在特定时刻焕发出了超凡的魅力,让人心生追忆之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迭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敏锐洞察,同时也寓含了对友情的赠别之情。
不详
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蚁浮犹腊要酥同,长恨中州信不通。
忽得吴中所持寄,急令分减报乡风。
先生字有千金直,乞取宁非亦坐贪。
更欲从公请终卷,又虞卖菜或蒙惭。
才尽年来怕及春,上人那说是诗人。
拨残芋火宁馀事,故欲撩公懒是真。
蜜黄初出一枝春,分似堂中得定人。
各各闻香获三昧,信知文字本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