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鲜于伯几

生别有再逢,死别终古隔。

君死巳五年,追痛犹一日。

我生大江南,君长淮水北。

忆昨闻令名,官舍始相识。

我方二十馀,君发黑如漆。

契合无间言,一见同宿昔。

春游每拿舟,夜坐常促席。

气豪声若钟,意愤髯屡戟。

谈谐杂叫啸,议论造精覈。

巍煌商鼎制,驵骏汉马式。

奇文既同赏,疑义或共析。

锦囊装玉轴,妙绝晋唐迹。

粲然极炫曜,观者咸辟易。

非君有精鉴,畴能萃奇物。

最后得玉钩,雕琢螭盘屈。

握手传玩馀,欢喜见颜色。

刻意学古书,池水欲尽黑。

书记往来间,彼此各有得。

我时学钟法,写君先墓石。

江南君所乐,地气苦下湿。

安知从事衫,竟卒奉常职。

至今屏障间,不忍睹遗墨。

凄凉方井路,松竹荫真宅。

乾坤清气少,人物世罕觌。

绯袍俨画像,对之泪沾臆。

宇宙一何悠,悲酸岂终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为哀悼友人鲜于伯几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对友人生前才华与品德的赞美。

开篇即点明生死别离的永恒主题,“生别有再逢,死别终古隔”,生动描绘了生与死的界限,强调了生者与死者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接着,诗人通过“君死巳五年,追痛犹一日”一句,表达了对友人逝世的深切哀痛,即使时间流逝,心中的痛楚依旧如初。

诗人回忆与友人的交往,从相识到相知,再到共同探讨学问、欣赏艺术作品,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和志趣相投。诗中提到的“锦囊装玉轴,妙绝晋唐迹”、“非君有精鉴,畴能萃奇物”等句子,不仅赞美了友人的鉴赏力和收藏品味,也反映了两人在艺术上的共鸣与追求。

最后,诗人通过描述友人去世后留下的遗物——“至今屏障间,不忍睹遗墨”,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珍视与不舍。同时,诗人也通过“凄凉方井路,松竹荫真宅”等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而肃穆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友人生前点滴的回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深刻表达了友情的珍贵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艺术的热爱。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新秋

夜久不能寐,坐来秋意浓。

露凉催蟋蟀,月白澹芙蓉。

渐觉綀衣薄,欲将纨扇慵。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游幻往庵

雨后溪水溢,黄流行地中。

轻舟何迅迈,沿波兼顺风。

碧芦干始长,柔桑叶巳空。

瞬息抵山曲,窈窕微径通。

青林夹道周,流泉响幽丛。

多惭众衲子,前路相迎逢。

禅居新结构,斧斤未辍工。

双阁出尘嚣,六窗自玲珑。

久矣厌城市,飘如脱樊笼。

妙香清鼻观,新莺惊耳聋。

汲水插山花,开牖纳风松。

经声出廊庑,寂然闻鼓钟。

蔬食欣一饱,亦与膏粱同。

缅怀老尊宿,燕坐毗卢峰。

尘缘苦未断,无由往相从。

一宿返归棹,回望但青葱。

形式: 古风

清河道中

扬舲清河流,开篷素秋晓。

斓斑被厓花,委蛇顺流藻。

天清去雁高,野阔行人小。

故园归有期,客愁净如扫。

形式: 古风

七月六日承贞居先生远寄周钟铣间有女象凫之形则考工记所谓凫氏为钟者也击之与夷则合而是日又适立秋古物之来岂偶然哉辄成小诗拜贶之辱

故人赏我趣,遗我凫氏钟。

制与周礼合,试叩声舂容。

是日新秋节,夷则还为宫。

悬之西楣下,浮磬俨在东。

金石互相应,间以丝与桐。

八音虽未备,古乐将无同。

鼎尊铎觯卣,罗列见古风。

揖让於其间,令我怀周公。

作诗报嘉贶,庶以开群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