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

蹑石扪萝一径通,凭阑极目思无穷。

川明竹树萧疏外,人语烟云杳霭中。

风月五湖西子舸,楼台千古梵王宫。

艰难隐遁寻幽憩,晤语无人忆赞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灵岩山游览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蹑石扪萝一径通”,生动地展现了登山的过程,通过“蹑”和“扪”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攀爬山路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勇气。“一径通”则点明了道路的唯一性,预示着前方未知的旅程。

“凭阑极目思无穷”,写出了站在高处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无限遐想的情感。这里的“阑”指栏杆,而“极目”则是尽目力所及的意思,表现了视野的开阔和思绪的广阔。

接下来的“川明竹树萧疏外,人语烟云杳霭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画面。川流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澈,竹林与树木稀疏地分布在远处,给人一种空旷而清新的感觉。而“人语烟云杳霭中”则通过声音与烟云的交织,营造出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风月五湖西子舸,楼台千古梵王宫”,这两句将自然美景与历史人文相结合。五湖之水与西施的船只相映成趣,楼台与梵王宫则代表了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庄严。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最后,“艰难隐遁寻幽憩,晤语无人忆赞公”,表达了作者在艰难的旅途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以及在无人之境与自然对话的心境。这里的“赞公”可能是指一位高僧或智者,暗示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智慧与启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82)

俞德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籍贯:自号太玉山
  • 生卒年:1232~1293

相关古诗词

次韵赵提举二首(其一)

白首玄经病子云,感时怀旧独沾巾。

十年战伐多新鬼,四海逢迎少故人。

上苑莺花非昔日,曲江蒲柳为谁春。

涌金香酒甜如蜜,满眼沽来莫厌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赵提举二首(其二)

寂历谋生后计然,已将穷达付苍天。

狙公枉自计朝暮,徐邈但知中圣贤。

岁月催人如过隙,功名随世任先鞭。

纷纷燕雀惊鹰隼,谁识图真在左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林乐四首(其一)

山林何所乐,忽忽遂忘归。

江阔天低水,山深雾湿衣。

青虫当户织,白鸟背人飞。

野性因留滞,非干与世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山林乐四首(其二)

山林何所乐,佳兴四时同。

琴罢庭留月,酒残松度风。

鹤归苍汉外,猿叫碧萝中。

却笑磻溪叟,区区理钓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