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司寇挽诗

野白秋草黄,颓阳下枯岭。

谁歌蒿里曲,悽绪纷难整。

矗矗起新坟,素旗飘断云。

陇下笳箫哀响咽,尚书不归履声绝。

履声绝,那可招。山空石麟死,松柏寒萧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挽诗《陈司寇挽诗》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逝者哀悼之情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

首句“野白秋草黄”以秋天的典型景物——白色荒野与黄色秋草的对比,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接着,“颓阳下枯岭”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夕阳西下,山岭显得更加荒凉。

“谁歌蒿里曲,悽绪纷难整。”这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对逝者的哀思,蒿里曲是古代丧葬音乐,这里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接下来,“矗矗起新坟,素旗飘断云。”描述了墓地的景象,新坟的树立与飘荡在云间的素旗,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哀悼的延续。

“陇下笳箫哀响咽,尚书不归履声绝。”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笳箫之声在陇下回响,哀伤的旋律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逝者未尽的遗憾与生者的哀痛。尚书,这里可能指的是逝者,其不归之履声已绝,形象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无法挽回的悲伤。

最后,“履声绝,那可招。”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再归的无奈与哀痛。“山空石麟死,松柏寒萧萧。”以空山、死石麟、寒松柏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死亡的寂静与永恒,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终将逝去,留下的是无尽的哀思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哀悼,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1453)

边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 生卒年:1476 ~1532

相关古诗词

王封君挽诗

儿在客,父在床。

平生颜色不得一相见,虽有汤药何由将。

父在殡,儿在野。

生前不受豸史封,空见龙光贲泉下。

雪林山头高筑坟,花烟漠漠愁青春。

请看阡畔行啼者,半是当年怀惠人。

形式: 古风

吴节妇

风雨屋萧然,孤灯四十年。

家声越国后,心事纪姬前。

行入先皇录,名垂太史篇。

溪清石不转,寒影照娟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周判官

一官成晚岁,共惜子云才。

驱马国门路,北风声正哀。

山形横塞起,边色映空来。

感慨登临处,残阳照古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送张进士孔昭赴南刑部

春风扬子渡,江上雪初消。

草色连三月,山名记六朝。

白云官舍近,红日帝乡遥。

欲寄西来信,秦淮有落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