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归湖图

功遂名成泛五湖,知几千古擅良图。

向教勾践堪同乐,不识先生肯退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范蠡归隐五湖的历史典故进行描绘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范蠡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的赞赏之情。

首句“功遂名成泛五湖”,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名就后的选择——泛舟五湖,隐居避世。这不仅体现了范蠡的智慧与远见,也反映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次句“知几千古擅良图”,则进一步赞扬范蠡不仅在生前成就显著,其隐退之举更成为千古佳话,影响深远。这里的“擅良图”既指范蠡的谋略和智慧,也暗含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

第三句“向教勾践堪同乐”,通过假设的方式,表达了对范蠡与越王勾践共享成功喜悦的向往。这一设想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学色彩,也从侧面衬托出范蠡的仁德与宽广胸怀。

最后一句“不识先生肯退无”,则是对范蠡是否愿意留在权力中心的疑问,同时也表达了对范蠡选择归隐的钦佩与理解。这句话暗示了范蠡的决策并非出于逃避或无奈,而是基于对个人理想与生活价值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范蠡归隐故事的重新解读和情感投射,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也传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20)

李溥光(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三山万岁峰

一沼曾教役万民,一峰会使九州贫。

江山假说方成就,真个江山已属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镊工

一声镊子噪秋蝉,门内老僧惊昼眠。

毫发尽时髦发在,夕阳芳草自芊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代王城

一脉金波唤作泉,孤城小小带疏烟。

从容三让登车后,黼黻炎刘四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屏风山

何年云母化苍颜,阖境居民尽仰瞻。

应是山城春意少,天教遮断北风寒。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