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顶寺赠僧能意二首(其二)

浴佛才过客此游,禅花开落剧清幽。

西来劫火遮灵鹫,南下宗风衍白牛。

文字前因僧有幸,沧桑满眼佛无愁。

乾坤何处藏吾拙,戎马书生句又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所作的《金顶寺赠僧能意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游览金顶寺为背景,表达了对禅宗文化的敬仰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首句“浴佛才过客此游”描绘了寺庙刚举行过浴佛节的宁静氛围,游客来访更显其清幽。接下来,“西来劫火遮灵鹫”暗指历史变迁,佛教文化历经劫难,但依然在灵鹫山这样的圣地延续。“南下宗风衍白牛”则提及南传佛教的传播,如白牛宗的兴起。

“文字前因僧有幸”表达了诗人对僧侣能够通过文字传承佛法的赞叹,而“沧桑满眼佛无愁”则寓言般地写出了佛的超然,面对世间沧桑变化,佛却无喜无忧。最后两句“乾坤何处藏吾拙,戎马书生句又留”,诗人感叹自己的才华在广阔天地间显得微不足道,同时流露出对战乱中还能留下诗句的欣慰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对佛教的崇敬、对历史的沉思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人生洞察。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游西山海潮岩用前游韵二首(其一)

梅雨初过浴佛天,寺门香拥稻花田。

七层金碧消砖塔,万里风潮长石泉。

楼观总含沧海气,江山还属太平年。

劫尘屡换名僧尽,唤起閒云与话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西山海潮岩用前游韵二首(其二)

一片斜阳入渺冥,迩来人更访山灵。

江帆叶叶收前浦,野鸟时时下古亭。

满院吉祥花气紫,半林连理树阴青。

归筇如带西来意,风送钟声下界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叠韵答夏季平二首(其一)

旧恨新愁满海天,封侯休说面如田。

凤饥何计翔千仞,龙蛰真忧到九泉。

白马潮来悲往事,红羊劫换感流年。

西山薇蕨无人问,且话莲花六叶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叠韵答夏季平二首(其二)

寥空双鹤破苍冥,睥睨千秋佛乞灵。

霸国山川吟粤峤,翰林风月忆柯亭。

身经忧患先头白,名著文章愧汗青。

十万军声来夜半,问潮泉畔且同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