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正月十一日游玄妙观历诸道院晚登露台乘月而归次第得诗七首(其七)

神清殿曲倚阑干,市散人空万井间。

莫负仙台今夜月,明朝日出是尘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闰正月十一日游览玄妙观及各道院后,夜晚登上露台,在月光下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神清殿曲倚阑干”,描绘了诗人站在神清殿的曲廊上,靠着栏杆远眺的情景。这里的“神清”二字,既指殿名,也暗含诗人内心的清明与宁静。通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接着,“市散人空万井间”,描述了城市在夜晚的寂静景象。市集散去,人烟稀少,万井(即众多的村落或城市)之间一片空旷。这句诗通过对比白天的繁华与夜晚的宁静,突出了夜晚的静谧之美。

“莫负仙台今夜月”,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之情。在这样的夜晚,月亮格外明亮,仿佛是通往仙境的指引。这句话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超越日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明朝日出是尘寰”,则将读者的思绪从宁静的夜晚拉回现实。太阳升起,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回归世俗的生活。这句话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转,也蕴含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二月廿六日游天池诸山

西北群山列翠屏,天池宛转带支硎。

行穿壑谷身忘倦,忽听松风酒又醒。

岁闰故应春缓缓,民饥欣见麦青青。

老年行乐知无几,莫负樽前双玉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九日娄门胜感寺

晚禾垂穗野田平,九日登临宿雨晴。

出郭由来少尘事,逢僧聊得话浮生。

秋霜落木黄花节,破帽西风白发情。

却喜东林能破戒,提瓶沽酒醉渊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北江宪副自越州访余吴门饮于杜氏明远楼

相逢相别思悠悠,越水吴山烂漫游。

时事难言聊对酒,长安在望漫登楼。

百年春梦蕉中鹿,万里秋风海上鸥。

不尽平生相许意,白头频把旧吴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除夕

樽酒淋漓半醉馀,疏灯寂历夜何如。

一行刚了床头历,四壁聊齐架上书。

衰齿可堪时数换,穷愁应与岁俱除。

东风喜得春来准,早有梅花慰索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