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笑疏狂同拾得,谁知痴钝若南泉。
几回食饱游山倦,只么和衣到处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的自在与宁静。"自笑疏狂同拾得,谁知痴钝若南泉"一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评价的超然和对自己性格的洞察。"疏狂"指的是不受世俗规矩约束的行为或性情,而"拾得"则是唐代的高僧,知名于自在生活,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的状态。"痴钝若南泉"则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写照,其中"南泉"指的是唐代的禅师智常,他以淡定和自然著称。
接着的"几回食饱游山倦,只么和衣到处眠"一句,更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山居生活中的悠闲自得。"几回"意味着不止一次,而是多次;"食饱"即吃饱之后,"游山"则是在山中漫步,"倦"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疲惫感。"只么和衣到处眠"则表现出一种极致的自在,无拘无束,可以随时随地安然入睡。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隐逸理想。
不详
屋架数椽临水石,门通一径挂藤萝。
自缘此处宜投老,饶得溪云早晚过。
拙直自知趋世远,疏愚赢得住山深。
现成活计无他物,只有鳞皴杖一寻。
桂花庭院是蓬壶。行地列仙图。
月姊搀先两日,捧觞来庆垂弧。
埙篪伯仲,翁前再拜,彩袖嬉娱。
人羡一经教子,君今满屋皆书。
名区与利垄,羊肠竞攀跻。
谁能为芳草,四旷成幽栖。
春风一凭栏,秀色无高低。
山遥不作障,水近何妨堤。
只恐金气寒,黄枯变碧萋。
坐令群目惊,有似七圣迷。
人心无天游,六凿相攘挤。
但于平处观,众有何端倪。
日月互宾送,景物随乖暌。
彼昏如执著,惟君试金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