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为友人曾伯滋出征西河所作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曾伯滋以儒官身份转任军事职务的场景,展现了他文武兼备的形象。
首句“上将初分阃”中的“阃”原指军门,此处暗指曾伯滋被任命为高级将领,显示出他的军事职责开始。接着,“儒官解习兵”则强调了曾伯滋虽为文人出身,但已能熟练掌握军事事务,显示出其才能的全面。
“风旗春猎野”描绘了春天出猎的情景,既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与活力,也寓含着对友人勇往直前的祝愿。“雪帐夜归营”则通过冬夜归来的画面,表达了对曾伯滋坚韧不拔和纪律严明的期待。
“洮水从岷下,祈山入垄平”两句运用地理意象,暗示了曾伯滋将要行经的地区,洮水和祈山都是边塞之地,展现出广阔而艰难的征程。
最后两句“知公能载笔,草檄报边声”,表达了诗人相信曾伯滋不仅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也能以文才起草檄文,传达胜利的消息,传达出对友人才华和使命必达的信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曾伯滋的文武双全,并寄予了深厚的祝福和期望,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边疆军事将领的敬仰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