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雨后夜坐》由明代诗人王汝玉所作,描绘了雨后荒村中的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
首句“荒村疏雨后”,点明了地点与背景,雨后的荒村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接着“茅舍在溪边”进一步勾勒出村落的环境,茅屋临溪,自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却又显得有些孤独。
“半夜凉初透”一句,将时间推进至夜晚,凉意渐浓,暗示着季节的变化或是情感的低落。而“孤灯人未眠”则直接描绘了人物状态,一盏孤灯下,有人尚未入眠,可能是思绪万千,难以安寝。
“病多诗思少,客久世情便”两句,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诗兴减退,长时间客居他乡,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的体会。这里的“世情便”带有几分无奈和感慨。
最后,“却忆年来事,茫茫总可怜”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回忆起过往的种种,无论是喜是悲,都已变得模糊不清,充满了无尽的哀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夜晚荒村的独特氛围,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