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对比。首句“直北长河日夜流”,以长江的永恒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尽循环。接着,“宣房遗迹总堪愁”一句,通过提及古代治水工程宣房的遗迹,暗指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黄旗万舸喧淮口,白马千家哭汴州”两句,运用鲜明的意象对比,黄旗与万舸代表繁荣与活力,而白马与千家则暗示战争与灾难。淮口与汴州作为地点,分别指向南方与北方,体现了南北之间的差异与冲突。
“筑岸已迁都水使,转筹谁是富民侯?”这两句表达了对治理与民生的关注,指出虽然有官员负责水利建设,但真正能解决民生问题的人却难寻。这里的“都水使”与“富民侯”分别代表了治理水患与富国裕民的角色,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治理效能的质疑。
最后,“可怜璧马虚沉外,不救南方赤地忧”两句,以璧马(传说中的神兽)的沉没比喻无法挽救南方的困境,强调了面对自然灾害或社会危机时,现有力量的局限性。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繁荣与灾难、治理与民生等多重主题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