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元亮

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

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

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

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汪藻所作的《次韵李元亮》,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李元亮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其生活境遇的深切关怀。

首联“水宿山行十日归,李侯应恨尺书迟”,诗人以自己长途跋涉归来的情景起笔,暗含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水宿山行,十日之久,旅途劳顿,而此时却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虽迟但至,诗人想象中友人可能因信件的迟到而感到遗憾,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与关切。

颔联“遥知雨别风流后,直到秋高木落时”,进一步展开对友人离别场景的想象。在风雨之后,友人分别,留下的是淡淡的忧伤与回忆。直到秋高气爽,树叶飘落之时,这份离别的思绪依然萦绕心头,形象地描绘了友情的深厚与长久。

颈联“负郭生涯千亩竹,长年心事四愁诗”,转而描写友人的生活状态。友人居住在郊外,拥有千亩竹林,生活简单而宁静。然而,内心深处却有着无法言说的愁绪,借四愁诗来表达心中的复杂情感。这一联既展现了友人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其内心的丰富与复杂。

尾联“与君家世如兄弟,岁晚同为丘壑期”,点明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亲兄弟一般。他们约定在年老之时,一同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友情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生活、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次汪相韵

几年东阁叹差池,忽见溪山照紫微。

千里欢传旌节至,一城争看锦衣归。

敢言刺史分符宠,幸遇诸生鼓瑟希。

早晚九重宣诏急,紫阳山下驿尘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张乐潜

从渠儿辈错书獐,自写新诗细作行。

门外满生书带草,林间知有德星堂。

流匙已厌青精滑,蘸甲须尝白堕香。

秖恐笑谈须此老,又教天下起冯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蔡天任二首(其一)

远屏郊园谁复过,支筇立到暮钟时。

苦无啼鸟坐春去,时见好山缘竹低。

行逢邻僧语一则,绝胜饮客呼三迟。

人间万事不关我,以壳自遮如冻龟。

形式: 七言律诗

次韵蔡天任二首(其二)

一雨真成解人意,翻盆注野却晴时。

五更城上鸟乌乐,十日街头樱笋低。

江声即随潮信急,云气欲度山椒迟。

吾徒饱饭眼中见,鍊息不应长学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