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诗中描绘了乾隆皇帝乘船自无锡前往丹阳,途中经过方渎桥时的情景与心情。
首句“回銮将幸徐,金陵应必至”,表达了乾隆即将前往徐州,并且计划最终到达金陵(南京)的行程安排。接着“六朝文物邦,访古吾素志”点明了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六朝古都,他有着探访古迹的深厚兴趣。
“宁无数日留,复恐归期滞”表达了乾隆对停留时间的考量,既希望有足够的时间欣赏古迹,又担心行程被延误。接下来“无以每䟎程,原非为游恣”表明了他此行并非纯粹为了游玩,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和意义。
“今朝遇顺风,早停颇无事”描述了在顺风的助力下,船只能够快速前进,乾隆的心情也显得轻松愉快。然而,“宣传驻方渎,一百卅里地”却意外地让船只在方渎桥停留了一百三十里的路程,这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毗陵及曲阿,瞬息度次第”提到毗陵和曲阿是沿途的两个地点,乾隆迅速地通过这两个地方。然而,“众舟多不及,中途瞠乎弃”却出现了意外情况,许多船只未能跟上乾隆的船队,被迫中途放弃。
最后,“乃晤有快心,即有不如意”总结了这次行程,既有令人满意的时刻,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体现了乾隆在旅行中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乾隆皇帝在旅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皇家出行的壮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