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

回銮将幸徐,金陵应必至。

六朝文物邦,访古吾素志。

宁无数日留,复恐归期滞。

无以每䟎程,原非为游恣。

今朝遇顺风,早停颇无事。

宣传驻方渎,一百卅里地。

毗陵及曲阿,瞬息度次第。

众舟多不及,中途瞠乎弃。

乃晤有快心,即有不如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自无锡放舟过丹阳驻跸方渎桥之作》。诗中描绘了乾隆皇帝乘船自无锡前往丹阳,途中经过方渎桥时的情景与心情。

首句“回銮将幸徐,金陵应必至”,表达了乾隆即将前往徐州,并且计划最终到达金陵(南京)的行程安排。接着“六朝文物邦,访古吾素志”点明了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六朝古都,他有着探访古迹的深厚兴趣。

“宁无数日留,复恐归期滞”表达了乾隆对停留时间的考量,既希望有足够的时间欣赏古迹,又担心行程被延误。接下来“无以每䟎程,原非为游恣”表明了他此行并非纯粹为了游玩,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和意义。

“今朝遇顺风,早停颇无事”描述了在顺风的助力下,船只能够快速前进,乾隆的心情也显得轻松愉快。然而,“宣传驻方渎,一百卅里地”却意外地让船只在方渎桥停留了一百三十里的路程,这让他感到有些意外。

“毗陵及曲阿,瞬息度次第”提到毗陵和曲阿是沿途的两个地点,乾隆迅速地通过这两个地方。然而,“众舟多不及,中途瞠乎弃”却出现了意外情况,许多船只未能跟上乾隆的船队,被迫中途放弃。

最后,“乃晤有快心,即有不如意”总结了这次行程,既有令人满意的时刻,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体现了乾隆在旅行中的复杂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乾隆皇帝在旅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皇家出行的壮观景象。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驻跸金山

杨子乘波换綵?,定光遥见石排峰。

吴头越角才经揽,浪静风恬幸每逢。

万古东流目游恰,一时佳景兴飞重。

往来屈指刚弥月,尔许青山两岸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慧居寺八韵

宝华深秀处,问路记吾曾。

是日观民暇,青春佳兴乘。

梵宫迎马近,崎径破云登。

戒井谁当汲,莲池依旧澄。

六檀身口意,三宝佛经僧。

净业遵毗柰,禅机谢慧能。

璇题千载焕,饴慕一心增。

小憩催行辔,耽斯理岂应。

形式: 排律 押[蒸]韵

游栖霞山

第一金陵明秀山,所欣初遇足空前。

画屏云罨紫峰阁,乳窦春淙白鹿泉。

梵业镌碑尚隋代,净因舍宅自齐贤。

更谁凿壁名纱帽,只恐平原意未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紫峰阁

一峰杰竖众崖巅,绚霭凝岚秀扑筵。

不是匡庐瀑帘侧,也应名托李青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