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道中

朝持汉使节,暮作楚囚奔。

路入离骚国,江通欸乃村。

垣墙知地湿,草木验冬温。

寂寞桃源路,行人祗断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武陵道中》由宋代诗人唐庚所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武陵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朝持汉使节,暮作楚囚奔”,以“汉使节”与“楚囚”为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从早晨出发时的使命与希望,到傍晚时分却仿佛落入困境,遭遇挫折的无奈与失落。这里不仅反映了旅途中的实际变化,更蕴含了人生道路上的起伏与挑战。

接着,“路入离骚国,江通欸乃村”,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相联系,暗示着自己内心的波澜与对理想追求的执着。同时,“江通欸乃村”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似乎在提醒读者,即使在艰难的旅途中,也应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垣墙知地湿,草木验冬温”,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地湿、冬温这些细节,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寂寞桃源路,行人祗断魂”一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一个更加深远的境界。桃源路,常被用来比喻理想的避世之地或心灵的归宿,而“行人祗断魂”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时的孤独与迷茫。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意义、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武陵道中》通过对旅途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313)

唐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70年~1120年在世,北宋诗人。人称鲁国先生。哲宗绍圣(一○九四)进士(清光绪《丹棱县志》卷六),徽宗大观中为宗子博士。经宰相张商英推荐,授提举京畿常平。商英罢相,庚亦被贬,谪居惠州。后遇赦北归,复官承议郎,提举上清太平宫。后于返蜀道中病逝

  • 字:子西
  • 籍贯:眉州丹棱(今属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唐河乡

相关古诗词

长沙道中

古古今今路,朝朝暮暮行。

橘林香处饭,杉木翠边程。

山带湘灵惨,川含楚些清。

江湖无限句,迁客要才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鸭步

伏波江面莹如磨,忽尔崩腾作沸涡。

横笛未终平似板,此中端有万蛟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次泊头

何处不堪老,浮山倾盖亲。

潮田无恶岁,酒国有长春。

草木疑灵药,渔樵或异人。

近前端有得,丞相未宜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到罗浮始识秧马

拟向明时受一廛,著鞭尝恐老农先。

行藏已问吾家举,从此驰君四十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