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诗二首(其一)

富贵之人宜念佛,黄金满库谷盈仓。

世间受用无亏缺,只欠临终见愿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追求与佛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比富贵与精神寄托,表达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首先,“富贵之人宜念佛”,这句话点出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在物质丰裕的同时,心灵的富足同样重要。念佛,即诵读佛号或经文,是佛教徒日常修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旨在净化心灵,增长智慧,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解脱。

接着,“黄金满库谷盈仓”描绘了一幅物质充裕的画面,强调了财富的积累。然而,诗人随后提出的问题是,这些物质上的丰富是否足以满足人生的全部需求。他指出,世间受用虽多,但“只欠临终见愿王”,即在生命的尽头,人们往往渴望见到的是精神的归宿——佛祖或菩萨,也就是佛教中的“愿王”。这表明,对于真正的幸福和解脱而言,物质的富足并非唯一或最终的答案。

整首诗通过对比物质与精神,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所在。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世界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灵的平静与解脱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净土诗二首(其二)

身膺宰辅与朝郎,盖世功名势莫量。

自性弥陀如不念,未知何以敌无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思母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冷泉亭

天竺雨花飞宝台,北山门对冷泉开。

石擎老树无人识,时有黄猿抱子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回雁峰

官路迢迢野店稀,薄寒催客早添衣。

南分五岭云天远,雁到衡阳亦倦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