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田园偶作》由清代诗人王翃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落日闭穷巷,风雨何飕飗”,以夕阳西下、风雨交加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难与困顿。接着,“沈吟坐来久,悄然生百忧”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静坐思考后,内心涌起的种种忧虑和愁绪。
“自伤旷浪怀,苦为衣食谋”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他自责于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旷浪怀”),同时又不得不为生活奔波劳碌(“苦为衣食谋”)。这种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感到深深的痛苦与无奈。
“朝看孤云飞,暮见空江流”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人似乎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态度。
“何能坐成老,拔剑当远游”表达了诗人不甘于现状、渴望改变的决心。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就这样老去,于是决定拿起剑,踏上远方的旅程,寻找新的希望与可能。
最后一句“草草天下人,视我如赘瘤”则以一种讽刺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大众冷漠态度的不满。在他看来,自己就像一个多余的、不受欢迎的存在,被人们忽视或排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不懈追求。